英文缩写词表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针刺灌流液”的作用机制 | 第14-38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14-22页 |
·材料 | 第14-15页 |
·实验动物 | 第14页 |
·主要试剂、仪器及其来源 | 第14-15页 |
·方法 | 第15-22页 |
·去卵巢大鼠模型的制备及分组 | 第15页 |
·动物的电针处理 | 第15-16页 |
·阴道涂片脱落细胞学检查 | 第16-17页 |
·MPOA的推挽灌流 | 第17页 |
·灌流液的核团微量注射 | 第17-18页 |
·放射免疫测定 | 第18-22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2页 |
2.结果 | 第22-29页 |
·正常大鼠性周期四个阶段灌流液中主要神经递质,神经肽的含量 | 第22-25页 |
·正常大鼠性周期四个阶段灌流液中GnRH的含量 | 第23页 |
·正常大鼠性周期四个阶段灌流液中GABA的含量 | 第23-24页 |
·正常大鼠性周期四个阶段灌流液中β-endorphin的含量 | 第24-25页 |
·正常大鼠性周期四个阶段灌流液中Glu的含量 | 第25页 |
·去卵巢大鼠MPOA灌流液和针刺灌流液中主要神经递质神经肽的含量 | 第25-27页 |
·去卵巢大鼠MPOA注射正常性周期各阶段灌流液及针刺灌流液后的整体效应 | 第27-29页 |
·阴道涂片脱落细胞学的变化 | 第27-28页 |
·MPOA微量注射灌流液后各组动物血雌激素的变化 | 第28-29页 |
3.讨论 | 第29-34页 |
·实验方法的讨论 | 第29-31页 |
·去卵巢大鼠模型 | 第29-30页 |
·针刺穴位的选取与定位 | 第30页 |
·推挽灌流技术 | 第30-31页 |
·关于实验分组 | 第31页 |
·"灌流液"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 | 第31-32页 |
·制定标准的依据 | 第31页 |
·标准的可靠性与合理性 | 第31-32页 |
·"针刺灌流液"的整体效应 | 第32页 |
·"正常大鼠性周期四个阶段灌流液"的整体效应 | 第32-33页 |
·"针刺灌流液"与"性周期四个阶段灌流液"中主要的信息分子的比较 | 第33-34页 |
4.结论 | 第34页 |
5.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第二部分 针刺灌流液条件孵育下丘脑脑片对ERK、P38磷酸化的影响 | 第38-61页 |
1.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9-40页 |
·实验动物 | 第39页 |
·试剂和药品 | 第39-40页 |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2.实验方法 | 第40-45页 |
·实验分组 | 第40页 |
·脑片制备 | 第40页 |
·脑片孵育 | 第40页 |
·WESTERN BLOT | 第40-45页 |
·蛋白的提取 | 第40-41页 |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41页 |
·SDS-PAGE凝胶电泳 | 第41-42页 |
·将蛋白质转移到PVDF膜 | 第42页 |
·蛋白质免疫检测 | 第42-43页 |
·显色,压片 | 第43页 |
·溶液配制 | 第43-44页 |
·数据分析 | 第44-45页 |
3.实验结果 | 第45-47页 |
·"针刺灌流液"条件孵育去卵巢大鼠下丘脑,脑片GNRH释放的改变 | 第45页 |
·针刺灌流液条件孵育引起ERK和P38的磷酸化的变化 | 第45-46页 |
·针刺灌流液条件孵育引起P38磷酸化的变化 | 第46-47页 |
4.讨论 | 第47-48页 |
·脑片孵育技术的选择 | 第47页 |
·"针刺灌流液"对脑片释放GNRH的影响 | 第47页 |
·ERK/MAPK通路与GNRH释放的关系 | 第47-48页 |
5.结论 | 第48-49页 |
6.参考文献目录 | 第49-51页 |
7.附录 | 第51-53页 |
·本人简历及发表论文 | 第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主要溶液及其配制 | 第52-53页 |
8.综述 | 第53-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