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孔低渗砂岩储层成因及控制因素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详细摘要 | 第6-8页 |
Detailed Abstract | 第8-15页 |
1 绪论 | 第15-29页 |
·引言 | 第15-17页 |
·低渗透储层的概念 | 第15页 |
·低渗透油气藏的划分及界限 | 第15-16页 |
·国内外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 | 第16-17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24页 |
·低渗储层的成因类型 | 第19页 |
·低渗储层的孔隙结构 | 第19-20页 |
·低渗储层研究技术现状 | 第20-23页 |
·低渗储层评价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 第24页 |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6页 |
·完成的工作量、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 第26-28页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26-27页 |
·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27-28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9-35页 |
·盆地演化梗要 | 第29-32页 |
·盆地构造特征 | 第32页 |
·盆地沉积特征 | 第32-33页 |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33-34页 |
·气田位置和构造特征 | 第33页 |
·气田地层特征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3 层序格架下低渗透储层的沉积特征研究 | 第35-71页 |
·高分辨率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法 | 第35-36页 |
·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 第36-51页 |
·层序划分与对比 | 第36-44页 |
·基准面旋回结构与叠加样式分析 | 第44-48页 |
·对比格架内层序地层特征 | 第48-51页 |
·沉积体系及其沉积相特征 | 第51-56页 |
·障壁海岸沉积体系 | 第51-52页 |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 第52-54页 |
·辫状河沉积体系 | 第54-55页 |
·曲流河沉积体系 | 第55-56页 |
·低渗透储层测井相研究 | 第56-63页 |
·测井相的识别与划分 | 第56页 |
·测井相基本类型 | 第56-59页 |
·连井剖面沉积相分析 | 第59-63页 |
·层序格架下的古地理演化特征 | 第63-70页 |
·太原组沉积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 第63-64页 |
·山西组沉积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 第64-66页 |
·下石盒子沉积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 第66-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4 低渗透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71-83页 |
·岩石的分类 | 第71-72页 |
·岩石成分及特征 | 第72-75页 |
·主要岩石成分及特征 | 第72页 |
·主要填隙物特征 | 第72-75页 |
·各目的层段岩石学特征 | 第75-78页 |
·太原组沉积岩石学特征 | 第75-76页 |
·山西组沉积岩石学特征 | 第76-77页 |
·下石盒子组沉积岩石学特征 | 第77-78页 |
·低渗储层岩石微相类型及特征 | 第78-82页 |
·层理的类型与岩心描述 | 第78-80页 |
·岩石微相类型 | 第80-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5 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 第83-93页 |
·成岩作用类型 | 第83页 |
·低渗储层成岩作用分析 | 第83-88页 |
·破坏性成岩作用 | 第83-86页 |
·建设性成岩作用 | 第86-87页 |
·其它成岩作用 | 第87-88页 |
·成岩作用演化 | 第88-90页 |
·成岩作用阶段划分 | 第88页 |
·成岩阶段演化特征 | 第88-90页 |
·低渗储层成岩相分析 | 第90-92页 |
·成岩相类型划分 | 第90页 |
·成岩相组合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 第90-92页 |
·小结 | 第92-93页 |
6 低渗透储层裂缝特征 | 第93-99页 |
·低渗储层裂缝表征 | 第93-95页 |
·岩心天然裂缝的描述 | 第93页 |
·微裂缝充填状况 | 第93-95页 |
·测井中裂缝的显示特征 | 第95页 |
·不同储层(段)裂缝发育状况 | 第95-96页 |
·影响裂缝发育程度的地质因素分析 | 第96-98页 |
·裂缝与岩性的关系 | 第97页 |
·裂缝与层厚的关系 | 第97-98页 |
·裂缝对低渗透储层性能的影响 | 第98页 |
·小结 | 第98-99页 |
7 低孔低渗砂岩储集性能研究 | 第99-115页 |
·低孔低渗砂岩孔隙特征 | 第99-103页 |
·孔隙类型 | 第99-100页 |
·孔隙结构参数的分布特征 | 第100-102页 |
·典型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分析 | 第102-103页 |
·低渗储层孔渗特征 | 第103-108页 |
·主要储层(段)孔渗特征 | 第103-107页 |
·低渗储层孔渗关系 | 第107-108页 |
·低孔低渗储层非均质性 | 第108-114页 |
·宏观非均质性 | 第108-110页 |
·主要储层(段)微观非均质性 | 第110-114页 |
·小结 | 第114-115页 |
8 低孔低渗储层成因控制及综合评价 | 第115-133页 |
·沉积作用对低渗储层质量的控制作用 | 第115-121页 |
·沉积环境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115-118页 |
·储集砂体构成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 第118-121页 |
·成岩作用对低渗储层性能的改造作用 | 第121-122页 |
·压实作用是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 第121页 |
·胶结作用对储层的性能起到双重影响 | 第121-122页 |
·粘土矿物对低渗储层的影响 | 第122-124页 |
·粘土矿物成分及含量对砂体物性的影响 | 第123-124页 |
·粘土矿物产状对砂体物性的影响 | 第124页 |
·裂缝对低渗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 | 第124页 |
·低孔低渗储层综合评价 | 第124-132页 |
·评价概述 | 第124-125页 |
·低孔低渗储层分类特征 | 第125-127页 |
·低孔低渗储层综合评价 | 第127-130页 |
·低渗区相对优质储层特征 | 第130-132页 |
·小结 | 第132-133页 |
9 总结和认识 | 第133-137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33-135页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
作者简介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