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茶树抗寒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茶树形态结构与抗寒性的研究现状 | 第9页 |
·茶树生理生化变化与抗寒性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茶树抗寒分子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cDNA-AFLP 技术及其在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cDNA-AFLP 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流程 | 第13-14页 |
·cDNA-AFLP 技术特点 | 第14页 |
·cDNA-AFLP 技术在分离基因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AP2/EREBP 转录因子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AP2/EREBP 转录因子家族的分类研究 | 第15-16页 |
·RAV 转录因子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ERF 转录因子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ERF 类转录因子在植物胁迫应答中的作用 | 第18-20页 |
2 引言 | 第20-2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冷诱导基因的筛选 | 第20-21页 |
·冷诱导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1页 |
·冷诱导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 | 第21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2-44页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实验所用引物 | 第22-24页 |
·cDNA-AFLP 分析引物 | 第22-23页 |
·RACE 所用引物 | 第23-24页 |
·qRT-PCR 所用引物 | 第24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4-26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4页 |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实验中常用试剂配方 | 第24-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材料处理 | 第26页 |
·总RNA 的提取和检测 | 第26-28页 |
·双链cDNA 的合成 | 第28-29页 |
·cDNA-AFLP 差异分析 | 第29-34页 |
·双链cDNA 酶切、连接 | 第29页 |
·预扩增 | 第29页 |
·选择性扩增 | 第29-30页 |
·测序胶电泳 | 第30-32页 |
·差异条带回收、克隆、测序 | 第32-34页 |
·3′/5′RACE 的克隆 | 第34-42页 |
·cDNA 的5′RACE 池的反应 | 第36-37页 |
·cDNA 的3′RACE 池的反应 | 第37页 |
·RAV RACE 反应 | 第37-40页 |
·ERF RACE 反应 | 第40-42页 |
·QRT-PCR 方法 | 第42-44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4-60页 |
·RNA 的纯度及完整性检测与CDNA 的合成 | 第44-45页 |
·cDNA-AFLP 技术分析 | 第45-48页 |
·选择性扩增结果 | 第45-46页 |
·差异片段的克隆和测序 | 第46页 |
·差异片段的序列分析 | 第46-48页 |
·RAV、ERF RACE 扩增 | 第48-57页 |
·RAV RACE 扩增 | 第48-53页 |
·ERF RACE 扩增 | 第53-57页 |
·RAV、ERF 的QRT-PCR 分析 | 第57-60页 |
·RNA 的纯度与完整性检测 | 第57页 |
·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 第57-59页 |
·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分析 | 第59-60页 |
5 讨论 | 第60-64页 |
·CTAB-LICL 法提取总RNA | 第60页 |
·CDNA-AFLP 差异分析 | 第60-61页 |
·RAV 转录因子 | 第61-62页 |
·ERF 转录因子 | 第62页 |
·QRT-PCR 分析 | 第62-64页 |
·RAV qRT-PCR 分析 | 第62-63页 |
·ERF qRT-PCR 分析 | 第63-64页 |
6 结论 | 第64-66页 |
·茶树低温诱导基因的筛选 | 第64页 |
·茶树RAV 基因的克隆 | 第64页 |
·茶树ERF 基因的克隆 | 第64页 |
·茶树RAV 基因的表达特性 | 第64-65页 |
·茶树ERF 基因的表达特性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5页 |
附录A 文中英文缩写与注释 | 第75-76页 |
附录B 茶树RAV 基因CDNA 全长的BLAST 搜索结果 | 第76-77页 |
附录C 茶树ERF 基因CDNA 全长的BLAST 搜索结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