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煤田深部煤变质作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深部矿井方面 | 第14-15页 |
·煤变质作用方面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实物工作量 | 第20-21页 |
2 淮南煤田地质概况 | 第21-30页 |
·地理位置 | 第21页 |
·地质构造 | 第21-22页 |
·地层及煤系地层 | 第22-27页 |
·地层 | 第22-23页 |
·煤系 | 第23-27页 |
·煤岩特征 | 第27-28页 |
·煤质 | 第28-30页 |
3 淮南煤变质指标的变化规律 | 第30-46页 |
·挥发份变化规律 | 第30-38页 |
·氢含量变化规律 | 第38-43页 |
·碳含量变化规律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4 变质作用类型及其控制因素 | 第46-56页 |
·变质作用类型探讨 | 第46-48页 |
·区域岩浆变质作用 | 第46页 |
·接触变质作用 | 第46-47页 |
·动力变质作用 | 第47页 |
·深成变质作用 | 第47-48页 |
·变质作用的主控地质因素 | 第48-53页 |
·淮南煤变质演化史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5 显微组分的变质作用特征研究 | 第56-71页 |
·煤岩学研究方法 | 第56-57页 |
·煤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第57页 |
·煤样采集 | 第57页 |
·煤样制备 | 第57页 |
·煤岩光片的制作 | 第57页 |
·变质作用与镜质组反射率 | 第57-60页 |
·岩浆热变质煤显微组分特征 | 第60-62页 |
·淮南煤显微组分特征 | 第62-71页 |
6 淮南煤田煤级分带与深部煤类预测 | 第71-85页 |
·煤类的划分 | 第71-73页 |
·煤级分带和深部煤类预测 | 第73-85页 |
·煤级沿地层层序上的分带 | 第73-75页 |
·煤级在同一煤层上随深度的分带 | 第75-78页 |
·煤类沿垂向深度上的预测 | 第78-85页 |
7 结论 | 第85-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