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导论 | 第7-22页 |
| 学术史回顾 | 第7-16页 |
| 选题旨趣及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资料的说明 | 第17-18页 |
| 论文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观点 | 第18-20页 |
| 本文的不足和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 一、坡赵村自然社会状况及“四清”运动的背景 | 第22-25页 |
| 二、徐师范其人 | 第25-34页 |
| 三代地主管家,成分贫农 | 第25-28页 |
| 与韩国平有旧,当上村支部书记 | 第28-31页 |
| 运动突至,成为斗争对象 | 第31-34页 |
| 三、案件的经过——发动 | 第34-45页 |
| 四、案件的经过——揭批 | 第45-62页 |
| 五、案件的经过——定案 | 第62-72页 |
| 六、结论 | 第72-75页 |
| 参考文献和书目 | 第75-81页 |
| 后记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