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10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6-7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三、论文研究方案 | 第9-10页 |
第一章 共同开发的理论基础 | 第10-17页 |
第一节 共同开发的定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共同开发的分类 | 第11-15页 |
一、跨界的共同开发 | 第12-13页 |
二、争议海区的共同开发 | 第13-14页 |
三、两点说明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共同开发的存在空间和意义 | 第15-17页 |
一、共同开发的存在空间 | 第15-16页 |
二、共同开发的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2002 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订 | 第17-22页 |
第一节 南海概况 | 第17页 |
第二节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订之前的活动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订 | 第18-22页 |
一、从“准则”到“宣言”-- 中国与东盟对于达成协议的态度转变 | 第18-19页 |
二、从《东盟南海宣言》到《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 第19-22页 |
第三章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共同探索 | 第22-34页 |
第一节 政治合作 | 第22-25页 |
第二节 安全合作 | 第25-29页 |
一、中越完成北部湾的划界 | 第25-26页 |
二、军事交流 | 第26-29页 |
第三节 中国参与在南海的共同开发 | 第29-32页 |
一、中越北部湾共同开发 | 第29-30页 |
二、中越菲在南海三方合作共同开发 | 第30-32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面临的困境及区域外国际因素分析 | 第34-44页 |
第一节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困境 | 第34-36页 |
一、南海国家纷纷宣誓主权,加速资源开采 | 第34-36页 |
第二节 《南海各方形为宣言》困境的特点 | 第36-38页 |
第三节 区域外国际因素 | 第38-44页 |
一、美国因素 | 第38-42页 |
二、日本因素 | 第42-44页 |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4-47页 |
附录A | 第47-49页 |
附录B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