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典型P2P协议识别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2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9-10页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0-11页
   ·论文结构第11-12页
第二章 典型P2P协议及其流量识别的相关方法第12-28页
   ·P2P技术概述第12-16页
   ·几种典型P2P协议的介绍第16-21页
     ·PPLive第16-18页
     ·PPStream第18-20页
     ·Thunder第20-21页
   ·P2P流量识别技术研究现状第21-27页
     ·端口识别法第21-22页
     ·深层数据包检测技术第22-25页
     ·L7-filter第25-26页
     ·行为特征识别法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典型P2P协议的识别方案第28-38页
   ·流量属性的分析第28-35页
     ·流量占有率分析第29-30页
     ·P2P高端口连接率特征第30-31页
     ·P2P节点的出度和入度分析第31-33页
     ·热点主机第33-34页
     ·包长的分析第34-35页
   ·算法描述第35-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流量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38-51页
   ·总体设计第38-39页
   ·主要数据结构设计第39-41页
   ·主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第41-49页
     ·流量捕获模块第41-43页
     ·数据包解析模块第43-44页
     ·流汇聚及属性计算模块第44-45页
     ·类型标识模块第45页
     ·基准生成模块第45-48页
     ·流信息维护模块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五章 流量识别系统的实验与结果分析第51-53页
   ·实验设计第51-52页
     ·数据源第51-52页
     ·评估标准第52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52-53页
第六章 分布式基准生成系统的设计第53-57页
   ·分布式基准生成系统的工作原理第53-54页
   ·主要功能模块简介第54-55页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第57-59页
   ·本论文研究工作的总结第57页
   ·研究工作的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融电子化的信息安全保护技术研究
下一篇:面向SaaS应用的工作流引擎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