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

贝尔麻痹急性期不同针刺间隔时间对疗效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第12-27页
 一、病名研究第12页
  (一) 西医病名第12页
  (二) 中医病名第12页
 二、贝尔麻痹的现代医学研究第12-14页
  (一) 病因病理研究第12-13页
  (二) 现代医学临床治疗研究第13-14页
 三、贝尔麻痹的中医研究第14-23页
  (一) 病因病机研究第14-15页
  (二) 中医治疗方法的研究第15-17页
  (三) 对贝尔麻痹针刺治疗方案的研究第17-23页
 四、针刺治疗间隔时间的概述第23-27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7-36页
 一、临床资料第27-28页
  (一) 研究对象第27页
  (二) 诊断标准第27页
  (三) 纳入标准第27-28页
  (四) 排除标准第28页
  (五) 脱落标准第28页
  (六) 剔除标准第28页
 二、研究方法第28-30页
  (一) 治疗方法第28-29页
  (二) 观察指标第29页
  (三) 疗效标准第29-30页
 三、研究结果第30-33页
  (一)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第30-31页
  (二)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评分比较第31-32页
  (三) 两组患者1周后疗效对比第32页
  (四) 两组患者4周后疗效对比第32页
  (五) 两组各中医证侯分型综合疗效评定第32页
  (六) 1周后FDI量表评分比较第32-33页
  (七) 4周后FDI量表比较第33页
 四、讨论第33-36页
  (一) 结果评价第33-34页
  (二) 针刺间隔时间与贝尔麻痹急性期针刺疗效的相关性第34页
  (三) 贝尔麻痹针刺间隔时间的选定依据第34-35页
  (四) 针刺间隔时间在医疗活动中的社会价值第35页
  (五) 进一步研究思路第35-36页
结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2页
附录第42-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逆针灸预防运动员关节损伤应用研究
下一篇:穴位埋线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