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论文选题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软件过程度量的现状 | 第10-12页 |
·软件过程度量方法的不足 | 第1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2 软件过程度量理论和技术 | 第15-27页 |
·软件度量的基本思想 | 第15-18页 |
·软件度量概念 | 第15页 |
·软件度量目的 | 第15-16页 |
·软件度量的方法体系 | 第16-17页 |
·软件度量过程中的角色和职责 | 第17-18页 |
·软件过程度量的基本过程 | 第18-22页 |
·软件过程度量分类 | 第18-20页 |
·过程度量的准备与选择 | 第20-21页 |
·过程度量数据采集 | 第21页 |
·过程度量的实施与改进 | 第21页 |
·过程缺陷度量常见问题 | 第21-22页 |
·过程度量技术与质量控制工具 | 第22-26页 |
·过程度量技术 | 第22-23页 |
·常用质量控制工具 | 第23-24页 |
·常用软件缺陷分析预测技术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CMMI 模型下的度量 | 第27-38页 |
·CMMI 概述 | 第27-34页 |
·CMMI 的发展概况 | 第27-28页 |
·CMMI 模型过程域及框架的表示 | 第28-34页 |
·CMMI 各级别中的度量与改进 | 第34-35页 |
·CMMI 中过程度量目标的分解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软件过程缺陷管理及度量流程的构建 | 第38-54页 |
·缺陷管理 | 第38-40页 |
·缺陷管理的目标 | 第38页 |
·缺陷管理的理念 | 第38-39页 |
·缺陷管理的等级 | 第39-40页 |
·缺陷度量 | 第40-43页 |
·软件缺陷定义及产生的内因 | 第40页 |
·缺陷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 第40-41页 |
·缺陷处理的优先级 | 第41-42页 |
·缺陷发现及预防 | 第42页 |
·缺陷状态纪录与跟踪 | 第42-43页 |
·基于 CMMI 软件过程度量模型的构建及度量元的分解 | 第43-48页 |
·软件过程度量模型的构建 | 第43-44页 |
·CMMI 过程域与过程度量模型的映射及度量元的分解 | 第44-48页 |
·软件过程缺陷度量流程的构建 | 第48-53页 |
·以过程为基础的软件过程度量流程的构建 | 第48-49页 |
·CMMI 中软件风险管理及缺陷风险传递分析 | 第49-51页 |
·软件过程缺陷管理与度量流程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软件过程缺陷度量方法和实践 | 第54-62页 |
·软件缺陷排除有效性度量 | 第54-58页 |
·缺陷排除有效性的矩阵度量方法 | 第54-56页 |
·缺陷排除有效性实践 | 第56-58页 |
·软件过程风险评估方法与度量 | 第58-61页 |
·软件过程缺陷风险评估方法 | 第58-60页 |
·基于缺陷度量的软件过程风险评估方法的应用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6 结束语 | 第62-64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 | 第62-63页 |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7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项目工作目录 | 第67-68页 |
附表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