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改进研究--以水源热泵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 ·世界能源形势 | 第9-10页 |
| ·我国能源形势 | 第10-12页 |
| ·我国建筑节能发展战略 | 第12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论文研究路线 | 第14-16页 |
| 2 建筑节能市场基础理论分析 | 第16-22页 |
| ·建筑节能领域的“市场失灵” | 第16页 |
| ·外部性理论分析 | 第16-17页 |
| ·外部性概念 | 第16-17页 |
| ·外部性对市场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 第17页 |
| ·建筑节能市场的外部性原理 | 第17-20页 |
| ·建筑节能具有外部经济性 | 第17-18页 |
| ·建筑节能市场配置分析 | 第18-19页 |
| ·建筑节能外部经济性的消除 | 第19-20页 |
| ·建筑节能外部经济性的解决措施 | 第20-22页 |
| ·建筑节能经济外部性需要政府干预 | 第20-21页 |
| ·政府强制性政策与经济性政策作用比较 | 第21-22页 |
| 3 国内外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研究现状 | 第22-33页 |
| ·我国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概况 | 第22-25页 |
|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回顾 | 第22-24页 |
| ·我国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实施情况 | 第24-25页 |
| ·国外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概况 | 第25-30页 |
| ·美国 | 第26-28页 |
| ·英国 | 第28-30页 |
| ·国外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借鉴 | 第30-33页 |
| ·建筑节能制度与宣传 | 第30页 |
| ·经济激励政策内容借鉴 | 第30-33页 |
| 4 重庆市建筑节能现状分析 | 第33-44页 |
| ·重庆市建筑能耗现状 | 第33-40页 |
| ·重庆市建筑能耗计算 | 第33-36页 |
| ·重庆市建筑能耗情况分析 | 第36-40页 |
| ·重庆市建筑节能工作开展情况 | 第40-41页 |
| ·重庆市建筑节能工作历程 | 第40页 |
| ·重庆市建筑节能工作进展 | 第40-41页 |
| ·重庆市已颁布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 第41页 |
| ·重庆市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现状 | 第41-42页 |
| ·重庆市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 5 重庆市建筑节能成本效益及相关主体博弈分析 | 第44-52页 |
| ·重庆市建筑节能成本效益案例分析 | 第44-47页 |
| ·重庆市住宅建筑节能成本效益分析 | 第44-46页 |
| ·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成本效益分析 | 第46-47页 |
| ·建筑节能社会效益分析 | 第47-48页 |
| ·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博弈分析 | 第48-52页 |
| ·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博弈内容 | 第48页 |
| ·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动态博弈分析 | 第48-52页 |
| 6 重庆市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改进建议 | 第52-63页 |
| ·重庆市建筑节能激励政策实施条件分析 | 第52-55页 |
| ·经济激励政策资金来源 | 第52-53页 |
| ·公众建筑节能承受能力分析 | 第53-54页 |
| ·节能技术、设备对建筑节能的支撑能力分析 | 第54-55页 |
| ·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适用对象分析 | 第55-56页 |
| ·重庆市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实施额度分析 | 第56-60页 |
| ·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政策实施额度 | 第57-58页 |
|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政策实施额度 | 第58-60页 |
| ·重庆市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内容建议 | 第60-63页 |
| ·重庆市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制定假设条件 | 第60-61页 |
| ·重庆市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制定建议 | 第61-63页 |
| 7 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在水源热泵技术上的应用 | 第63-69页 |
| ·水源热泵技术简介 | 第63-64页 |
| ·水源热泵技术原理 | 第63页 |
| ·水源热泵技术优点 | 第63-64页 |
| ·重庆市水源热泵技术运用情况 | 第64-65页 |
| ·水源热泵节能经济效益分析 | 第65-67页 |
| ·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在水源热泵项目上的运用 | 第67-69页 |
| 8 结论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附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