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阴阳两虚、水瘀内停证)的临床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综述部分) | 第12-23页 |
第一章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进展 | 第12-15页 |
1. 病因病机 | 第12-13页 |
2. 辨证分型 | 第13页 |
3. 辨证施治 | 第13页 |
4. 专方专药治疗 | 第13-14页 |
5. 总结 | 第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新视野 | 第15-19页 |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 第15-16页 |
2. β受体阻滞剂 | 第16页 |
3.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 第16页 |
4. 脑钠肽(BNP) | 第16-17页 |
5. 肾素抑制剂 | 第17页 |
6. 正性肌力药-钙增敏剂 | 第17页 |
7. 腺苷受体拮抗剂 | 第17页 |
8. 加压素受体拮抗剂 | 第17-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19页 |
第三章:慢性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概述 | 第19-23页 |
1.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 第19页 |
2.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 第19-20页 |
3. 干细胞移植 | 第20页 |
4. 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 | 第20-21页 |
5. 心脏移植 | 第21页 |
6. 基因治疗 | 第21页 |
7. 血液净化治疗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3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3-35页 |
1.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2. 诊断标准 | 第23-26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3页 |
·中医诊断辩证标准及评分 | 第23-26页 |
3. 疗效评定标准 | 第26-28页 |
·心衰疗效计分 | 第26-27页 |
·心功能疗效判定标准 | 第27页 |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 第27-28页 |
·中医证侯疗效判定标准 | 第28页 |
·地高辛停减率 | 第28页 |
4. 受试病例标准 | 第28-29页 |
·纳入标准 | 第28页 |
·排除标准 | 第28页 |
·退出试验病例标准 | 第28-29页 |
5. 治疗方法 | 第29页 |
6. 观察指标 | 第29页 |
7. 统计方法 | 第29页 |
8. 一般资料分析 | 第29-31页 |
9. 疗效分析 | 第31-34页 |
·治疗后两组心衰疗效(Lee氏)比较 | 第31页 |
·治疗后两组心功能疗效(NYHA)比较 | 第31-32页 |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第32页 |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比较 | 第32-33页 |
·治疗后地高辛停减情况比较 | 第33页 |
·治疗前后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 | 第33页 |
·安全性监测 | 第33-34页 |
10. 结论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附录 | 第40-4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