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0-16页 |
1.1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概述 | 第10页 |
1.2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 | 第10-12页 |
1.2.1构建原理 | 第10-11页 |
1.2.2光电流产生原理 | 第11-12页 |
1.3光电化学纳米材料的分类 | 第12-13页 |
1.4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 第13-14页 |
1.4.1蛋白质分析 | 第13页 |
1.4.2DNA分析 | 第13-14页 |
1.4.3细胞传感分析 | 第14页 |
1.5本文的构思 | 第14-16页 |
第二章基于MoS2纳米片和TiO2纳米棒复合材料构建光电化学传感器测定胰蛋白酶 | 第16-24页 |
2.1引言 | 第16-17页 |
2.2实验部分 | 第17-18页 |
2.2.1试剂和仪器 | 第17页 |
2.2.2光活性材料的制备 | 第17页 |
2.2.3传感平台的构建 | 第17-18页 |
2.3结果与讨论 | 第18-23页 |
2.3.1材料的表征 | 第18-20页 |
2.3.2生物传感器的光电流分析 | 第20-21页 |
2.3.3检测机理研究 | 第21页 |
2.3.4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分析 | 第21-22页 |
2.3.5选择性分析 | 第22页 |
2.3.6血清样本的实际分析 | 第22-23页 |
2.4结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基于Au-WS2纳米棒阵列和多功能信号放大策略的光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博来霉素 | 第24-33页 |
3.1引言 | 第24-25页 |
3.2实验部分 | 第25-26页 |
3.2.1试剂与仪器 | 第25页 |
3.2.2材料的制备 | 第25-26页 |
3.2.3生物传感器的构建 | 第26页 |
3.3结果与讨论 | 第26-32页 |
3.3.1电子转移原理 | 第26-27页 |
3.3.2纳米材料的表征 | 第27-28页 |
3.3.3传感器的组装与可行性表征 | 第28-29页 |
3.3.4实验条件优化 | 第29-30页 |
3.3.5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分析 | 第30-31页 |
3.3.6实际样品分析 | 第31-32页 |
3.4结论 | 第32-33页 |
第四章基于CdS-Cu2O纳米棒阵列构建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检测 | 第33-40页 |
4.1引言 | 第33-34页 |
4.2实验部分 | 第34页 |
4.2.1试剂与仪器 | 第34页 |
4.2.2CdS纳米棒阵列和CdS-Cu2O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4页 |
4.2.3光电化学传感平台的构建 | 第34页 |
4.3结果与讨论 | 第34-39页 |
4.3.1检测原理 | 第34-35页 |
4.3.2CdS和CdS-Cu2O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35-36页 |
4.3.3实验原理与可行性表征 | 第36-37页 |
4.3.4检测条件的优化 | 第37-38页 |
4.3.5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分析 | 第38-39页 |
4.3.6选择性和稳定性分析 | 第39页 |
4.4结论 | 第39-40页 |
第五章基于三维Cu2O@Cu-MOF纳米带阵列构建光电化学传感器用于VEGF165检测 | 第40-49页 |
5.1引言 | 第40-41页 |
5.2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5.2.1试剂与仪器 | 第41页 |
5.2.2Cu2O@Cu-MOF纳米带阵列的制备 | 第41-42页 |
5.2.3核酸外切酶Ⅲ(ExoⅢ)辅助的靶循环扩增反应 | 第42页 |
5.2.4PEC传感器的构建 | 第42页 |
5.3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5.3.1Cu2O@Cu-MOF的表征 | 第42-44页 |
5.3.2电子转移原理 | 第44页 |
5.3.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表征 | 第44-45页 |
5.3.4生物传感器光电流和电化学阻抗谱表征 | 第45-46页 |
5.3.5优化实验条件 | 第46-47页 |
5.3.6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分析 | 第47页 |
5.3.7选择性和稳定性分析 | 第47-48页 |
5.4结论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6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