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5页 |
1.鲽形目及褐牙鲆综述 | 第10-14页 |
·鲽形目鱼类及褐牙鲆概况 | 第10页 |
·鲽形目在海洋底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第10-11页 |
·鲽形目鱼类的经济价值及资源状况 | 第11-12页 |
·鲽形目分类上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褐牙鲆在西北太平洋边缘海域生物地理研究中的意义 | 第13-14页 |
2.分子标记综述 | 第14-17页 |
·DNA分子标记 | 第14页 |
·线粒体DNA、线粒体控制区及细胞色素氧化酶1(CO1)基因简介 | 第14-16页 |
·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在鱼类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3.DNA条形码综述 | 第17-24页 |
·DNA条形码简介 | 第17-18页 |
·DNA条形码在物种辅助分类中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DNA条形码研究的适用性和优势 | 第19-20页 |
·DNA条形码技术的应用流程 | 第20-21页 |
·鲽形目鱼类起源和演化及分子系统学研究概况 | 第21-22页 |
·褐牙鲆的分子标记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4.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37页 |
1.实验所用标本 | 第25-31页 |
2.实验仪器和主要试剂 | 第31-33页 |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主要试剂 | 第32-33页 |
3.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DNA提取与检测 | 第33-34页 |
·PCR扩增 | 第34-35页 |
·PCR产物测序 | 第35页 |
4.数据分析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7-67页 |
一 基于CO1基因的鲽形目分子条形码研究 | 第37-49页 |
1.结果 | 第37-45页 |
·鲽形目鱼类的CO1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变异 | 第37页 |
·种间种内的遗传距离 | 第37-39页 |
·种间的遗传距离 | 第37-38页 |
·种内的遗传距离 | 第38-39页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39-45页 |
2.讨论 | 第45-48页 |
·种间种内遗传距离 | 第45-46页 |
·鲽形目在系统树上的聚类情况分析 | 第46-47页 |
·DNA条形码技术在物种鉴定中的局限性 | 第47-48页 |
3.结论 | 第48-49页 |
二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的中国近海褐牙鲆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49-67页 |
1.研究结果 | 第49-62页 |
·褐牙鲆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特征 | 第49页 |
·中国近海褐牙鲆的单倍型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9-55页 |
·中国近海褐牙鲆的遗传结构 | 第55-57页 |
·中国近海褐牙鲆的遗传分化 | 第57-58页 |
·中国近海褐牙鲆群体的种群历史动态分析 | 第58-62页 |
2 讨论 | 第62-67页 |
·中国近海褐牙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第62-63页 |
·中国近海褐牙鲆群体的种群结构 | 第63-64页 |
·中国近海褐牙鲆群体的种群动态 | 第64-65页 |
·褐牙鲆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