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利用工业废渣制备太阳能蓄热材料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有关研究及应用现状进展第14-20页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第2章 K-Al-Si系赤泥质陶瓷蓄热材料的研究第21-48页
   ·实验第21-28页
     ·样品的制备第21-23页
     ·样品的性能和微观结构表征第23-28页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28-46页
     ·影响样品收缩性能的因素第28-30页
     ·影响样品气孔率、吸水率和体积密度的因素第30-33页
     ·影响样品抗折强度的因素第33-35页
     ·影响样品抗热震性能的因素第35-36页
     ·影响样品重烧体积收缩性能的因素第36-37页
     ·影响样品热膨胀性能的因素第37-38页
     ·影响比热容、热导率、导温系数和蓄热密度的因素第38-39页
     ·样品的相组成分析第39-40页
     ·样品的显微结构分析第40-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3章 Ca-Al-Si系赤泥质陶瓷蓄热材料的研究第48-78页
   ·实验第48-51页
     ·样品制备第48-50页
     ·样品的性能和微观结构表征第50-51页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51-76页
     ·影响样品收缩性能的因素第51-53页
     ·影响样品气孔率、吸水率和体积密度的因素第53-58页
     ·影响样品抗折强度的因素第58-59页
     ·影响样品抗热震性能的因素第59-63页
     ·影响样品重烧线收缩性能的因素第63-64页
     ·影响样品热膨胀性能的因素第64页
     ·影响比热容、热导率、导温系数和蓄热密度的因素第64-65页
     ·样品的相组成分析第65-67页
     ·样品的显微结构分析第67-76页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4章 提高赤泥质陶瓷蓄热材料的强度及抗热震性途径的研究第78-96页
   ·实验第78-81页
     ·样品制备第78-80页
     ·样品的性能和微观结构表征第80-81页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81-94页
     ·影响样品收缩性能的因素第81页
     ·影响样品气孔率、吸水率和体积密度的因素第81-82页
     ·影响样品抗折强度的因素第82-83页
     ·影响样品抗热震性能的因素第83-85页
     ·影响样品重烧线收缩性能的因素第85-86页
     ·影响样品热膨胀性能的因素第86页
     ·影响比热容、热导率、导温系数和蓄热密度的因素第86-87页
     ·样品的相组成分析第87-88页
     ·样品的显微结构分析第88-94页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5章 铁尾矿质陶瓷蓄热材料的研究第96-121页
   ·实验第96-99页
     ·样品制备第96-98页
     ·样品的性能和微观结构表征第98-99页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99-120页
     ·影响样品收缩性能的因素第99-101页
     ·影响样品气孔率、吸水率和体积密度的因素第101-104页
     ·影响样品抗折强度的因素第104-105页
     ·影响样品抗热震性能的因素第105-108页
     ·影响样品重烧线收缩性能的因素第108-109页
     ·影响样品热膨胀性能的因素第109页
     ·影响比热容、热导率、导温系数和蓄热密度的因素第109-110页
     ·样品的相组成分析第110-112页
     ·样品的显微结构分析第112-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第6章 陶瓷蓄热材料封装剂和PCM的研究第121-135页
   ·实验第121-122页
     ·封装剂的组成设计第121页
     ·封装剂的制备工艺流程第121页
     ·相变材料的封装第121-122页
     ·样品的性能和微观结构表征第122页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122-134页
     ·封装剂与陶瓷基体结合性分析第122-129页
     ·相变材料的选择第129-133页
     ·潜-显热复相蜂窝陶瓷蓄热性能的研究第133-134页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第7章 全文结论及展望第135-137页
   ·全文结论第135-136页
   ·本文创新点第136页
   ·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C/DAOP/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纤维素纳米晶的乙酰化及改性聚氨酯材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