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景区规划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页
英文摘要第11-13页
1 引言第13-19页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3-14页
     ·选题背景第13-14页
     ·研究意义第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4-16页
     ·国内主要研究现状第14-15页
     ·国外主要研究现状第15-16页
     ·研究述评第16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7-19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技术路线第18-19页
2 乡村旅游景区规划的基础理论第19-29页
   ·基本概念界定第19-23页
     ·乡村旅游第19页
     ·旅游地、旅游景区第19-21页
     ·旅游地规划、旅游景区规划第21-22页
     ·乡村旅游景区规划的特殊性第22页
     ·乡村旅游景区规划项目的内容第22-23页
     ·乡村旅游景区规划的基本原则第23页
   ·乡村旅游景区规划的理论基础第23-29页
     ·功能分区和景区总体布局理论第23-25页
     ·旅游景区用地规划理论第25-26页
     ·乡村景观资源理论第26-27页
     ·旅游生命周期理论第27-28页
     ·旅游资源可持续理论第28-29页
3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景区规划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9-38页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第29-34页
     ·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第29-30页
     ·独具特色的冰雪旅游景区第30-31页
     ·乡村旅游景区百花齐放第31-34页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景区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4-38页
     ·景区旅游规划编制不科学、执行有偏差第34-35页
     ·旅游接待设施不完备、管理混乱第35页
     ·品牌意识薄弱、知名度低第35-36页
     ·景区管理无序、旅游资源欠缺保护第36页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缺乏乡村特色第36-38页
4 国外旅游景区规划比较及经验借鉴第38-41页
   ·国外旅游景区规划的比较第38-40页
     ·法国乡村旅游以发展农业为基础第38页
     ·美国乡村旅游景区规划由政府主导第38-39页
     ·德国乡村景区建设注重自然美第39页
     ·日本发展小城镇旅游缩小城乡差别第39-40页
   ·对黑龙江省乡村旅游景区规划的启示第40-41页
     ·科学规划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第40页
     ·公益环保意识增强第40页
     ·社区参与是景区规划的保障第40页
     ·对景区旅游资源实施二次开发第40-41页
5 完善黑龙江省乡村旅游景区规划的对策第41-49页
   ·科学制定景区规划第41页
     ·坚持科学原则第41页
     ·强化景区规划规范、建立监督反馈机制第41页
   ·政府宏观调控、重视社区参与第41-42页
     ·加强政府主导力度第41-42页
     ·鼓励社区参与规划第42页
   ·保持乡土特色、突出体验型旅游产品第42-43页
     ·重视乡村旅游的特色设计第42页
     ·突出体验型旅游产品的设计第42-43页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第43-44页
     ·景区交通规划第43页
     ·水、电及通讯规划第43-44页
     ·停车系统规划第44页
   ·加强服务设施建设第44-45页
     ·住宿设施第44页
     ·餐饮服务设施规划第44-45页
     ·娱乐设施规划第45页
     ·辅助服务设施规划第45页
     ·解说系统规划第45页
   ·加强品牌形象建设、提高知名度第45-48页
     ·树立鲜明的旅游品牌第46页
     ·旅游主题口号第46页
     ·旅游纪念品第46页
     ·旅游线路第46-47页
     ·正确选择形象推广策略、明确宣传重点第47-48页
   ·保护景区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第48-49页
     ·重视景区环境保护规划第48页
     ·保障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48-49页
6 实例研究:对帽儿山旅游景区规划问题的研究第49-57页
   ·景区概况第49-51页
     ·地理概况第49页
     ·资源现状第49-50页
     ·社会经济现状第50-51页
   ·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第51-52页
     ·景区发展优势第51-52页
     ·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第52页
   ·景区格局与设施建设的规划第52-54页
     ·功能区的划分布局第52-53页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第53-54页
   ·旅游地形象塑造与推广第54-56页
     ·品牌形象的塑造第54页
     ·旅游产品设计第54-55页
     ·旅游线路的组织第55页
     ·旅游品牌的营销第55-56页
   ·效益分析第56-57页
     ·社会经济效益第56页
     ·生态效益第56-57页
7 结论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哈尔滨市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下一篇:寒区奶牛养殖小区规划及牛舍结构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