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胡适实用主义的实证精神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1 胡适实用主义理论 | 第10-18页 |
| ·实用主义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 ·实用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社会因素分析 | 第11-13页 |
| ·胡适对实用主义的借鉴与阐释 | 第13-18页 |
| ·经验主义的实在论 | 第14-15页 |
| ·工具主义的真理观 | 第15-16页 |
| ·实证主义的方法论 | 第16-18页 |
| 2 胡适实用主义实证精神的内容体现 | 第18-27页 |
| ·"拿证据来" | 第18-21页 |
| ·胡适存疑主义的思想渊源 | 第18-20页 |
| ·胡适存疑主义思想的应用 | 第20-21页 |
|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 第21-27页 |
| ·中西方法论的融合 | 第21-24页 |
| ·科学方法的内容规定:问题、假设、求证 | 第24-27页 |
| 3 实证方法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贯彻 | 第27-34页 |
| ·"说实话,记事实" | 第27-28页 |
| ·"明变"、"求因"、"评判" | 第28-29页 |
| ·"校勘"、"训诂"、"贯通" | 第29-31页 |
| ·"平等的眼光" | 第31-32页 |
| ·中西比较 | 第32-34页 |
| 4 胡适实用主义实证精神的意义与局限 | 第34-42页 |
| ·哲学史学科构想的首创意义 | 第34-36页 |
| ·《中国哲学史大纲》呈现出的划时代意义 | 第36-38页 |
| ·考据史学的局限 | 第38-42页 |
| 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个人简历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