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

东亚认同的建构:理论与实践探索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导论第10-18页
   ·选题背景与现实意义第10-12页
   ·研究综述第12-16页
     ·国外的研究第12-14页
     ·国内的研究第14-15页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第15-16页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第16-18页
第1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8-32页
   ·认同与集体认同第18-22页
     ·关于认同第18-21页
     ·国际关系中的集体认同第21-22页
   ·东亚认同第22-25页
     ·关于东亚认同第23-24页
     ·东亚认同概念的形成过程第24-25页
   ·认同理论与建构主义第25-30页
     ·集体认同的四大变量第26-28页
     ·共同体和平理论第28-30页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2章 东亚认同:历史与现实考察第32-45页
   ·建构东亚认同的基础第32-37页
     ·历史条件:东北亚朝贡体系第32-33页
     ·文化条件:东亚价值观第33-34页
     ·物质条件:经济相互依存第34-35页
     ·制度条件:东盟合作机制第35-37页
   ·东亚认同面临的主要困境第37-41页
     ·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差别巨大第37-38页
     ·东亚文化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结合问题第38-39页
     ·侧重本国国家利益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第39-40页
     ·美国因素成为区域整合离心力第40-41页
   ·构建东亚认同的现实参考第41-44页
     ·欧洲认同从理想到现实的确立过程第41-43页
     ·欧洲认同对欧洲一体化的意义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构建东亚认同,推进东亚区域合作第45-58页
   ·强化集体认同意识第45-47页
     ·提高相互依存意识第45-46页
     ·培育共同命运感第46页
     ·发掘同质性因素第46-47页
   ·借鉴欧洲认同发展经验第47-51页
     ·异质文化参照物第47-49页
     ·地区大国的轴心作用第49-50页
     ·区域认同补充民族认同第50-51页
   ·夯实东亚认同的构建要素第51-56页
     ·以疆域观念为基础,培育东亚认同意识第52-53页
     ·以求同存异为原则,加强文化交流合作第53页
     ·以地区主义为目标,弱化狭隘民族主义第53-55页
     ·以东盟组织为基点,完善认同制度平台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作者简介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论中国式“不结盟”
下一篇:构建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研究--基于博弈论与机制设计理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