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传统招幌在“沉默”了近一个世纪后重新受到世人的亲睐 | 第12-13页 |
·现代繁华都市中,人们开始渴求商业氛围中那一抹“人情味” | 第13页 |
·对传统招幌的国内外研究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招幌的释义和类别 | 第16-27页 |
·何谓“招幌” | 第16页 |
·招幌的类别及商业效用 | 第16-26页 |
·实物幌 | 第17-18页 |
·模型幌 | 第18-19页 |
·象征幌 | 第19-21页 |
·标志幌 | 第21-23页 |
·文字招幌 | 第23-26页 |
·其它综合类招幌 | 第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传统招幌的造物思想与技术美学 | 第27-43页 |
·招幌的造物思想 | 第28-31页 |
·求吉求利的行业崇拜 | 第28-29页 |
·幸福美满的追求心理 | 第29页 |
·众所周知的生活符号 | 第29-31页 |
·招幌的技术美学 | 第31-42页 |
·形制直观生动,灵动中彰显韵味 | 第31-32页 |
·材质自然科学,古拙中透出亲切 | 第32-33页 |
·装饰吉祥悦目,繁复中不失巧妙 | 第33-40页 |
·工艺讲究规范,精致中突显手艺 | 第40-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传统招幌的商业属性 | 第43-49页 |
·聪明商家的营销策略——“美女当垆” | 第43-44页 |
·商业氛围的艺术点缀——“图画幌” | 第44页 |
·商业促销的建筑装饰——“彩楼”、“欢门” | 第44-45页 |
·通商往来的异国情调——“西域回回” | 第45页 |
·经营档次的象征标志——从“罗圈幌”到“笊篱幌”的层次差异 | 第45-47页 |
·奢靡之风的直观体现——“金银盐钞”的实物展示 | 第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招幌的社会价值 | 第49-53页 |
·繁荣社会的市商民俗 | 第49-50页 |
·愉悦百姓的生活情趣 | 第50-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传统招幌在当代商业招牌设计中的价值“传承”与“延伸” | 第53-69页 |
·传统招幌在民俗文化商业街区中的引入 | 第53-60页 |
·修旧如故,恢复历史风貌 | 第53-57页 |
·新旧整合,体现时代精神 | 第57-60页 |
·传统招幌在当代都市商业中的运用 | 第60-68页 |
·传统招幌的“形式层”和“意境层”在我国当代商业招牌中的延伸 | 第60-65页 |
·传统招幌在国外商业招牌中的价值体现 | 第65-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七章 传统招幌中的“品牌”价值在当代商业社会的复归 | 第69-82页 |
·从传统招幌中折射出的“品牌”意识 | 第69-74页 |
·以义取利的诚信精神 | 第69-71页 |
·吉祥儒雅的商标观念 | 第71-72页 |
·载誉经营的营销理念 | 第72-74页 |
·民族文化品牌的复归 | 第74-78页 |
·视觉形象塑造 | 第74-76页 |
·文化内涵展示 | 第76-77页 |
·商业诚信保证 | 第77-78页 |
·城市改造中品牌的塑造和地域文化的拓新 | 第78-81页 |
·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 | 第79-80页 |
·拓新地域文化,打造城市品牌 | 第80-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八章:结论部分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附录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