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目录 | 第10-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7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30页 |
·地质旅游资源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旅游资源群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研究现状 | 第23-29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30-33页 |
·研究思路 | 第30-32页 |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研究的内容与创新点 | 第33-36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33-34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34-36页 |
第二章 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 | 第36-54页 |
·博弈论 | 第36-38页 |
·系统科学理论 | 第38-44页 |
·系统论 | 第38-40页 |
·协同论 | 第40-42页 |
·耗散结构理论 | 第42-44页 |
·生态理论 | 第44-48页 |
·种间竞争与生态位理论 | 第44-46页 |
·共生理论 | 第46-48页 |
·区域经济理论 | 第48-53页 |
·地域分工理论 | 第48-50页 |
·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 第50-51页 |
·核心—边缘理论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地质旅游资源概述 | 第54-94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大地构造背景 | 第54-56页 |
·研究区范围 | 第54页 |
·自然地理环境 | 第54-55页 |
·大地构造背景 | 第55-56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的地层岩性特征与地质发展史 | 第56-64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地层与岩性特征 | 第56-62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地质发展史 | 第62-64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的形成 | 第64-79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发育内在机理 | 第64-70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发育外部动力系统 | 第70-72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发育模式 | 第72-79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景观类型与特征 | 第79-85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景观类型 | 第79-83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景观特征 | 第83-85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价值分析 | 第85-92页 |
·美学价值 | 第85-87页 |
·科学价值 | 第87-90页 |
·生态学价值 | 第90-91页 |
·休闲康体价值 | 第91-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四章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条件结构 | 第94-132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景区(点)空间结构分形测算 | 第94-100页 |
·景区(点)空间结构分形测算方法 | 第94-96页 |
·景区(点)体系网格信息维数测算与分析 | 第96-97页 |
·景区(点)体系关联维数测算与分析 | 第97-100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竞争比较优势空间结构 | 第100-116页 |
·三大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背景比较 | 第100-103页 |
·三大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资源量值与品质比较 | 第103-105页 |
·旅游者对三大地质旅游资源群感知比较 | 第105-109页 |
·三大地质旅游资源群空间竞争态势比较 | 第109-116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场的空间结构 | 第116-121页 |
·旅游场概念、特征及其形成 | 第116-118页 |
·旅游场分析方法 | 第118-120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场场强分析 | 第120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场位势分析 | 第120-121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空间效应过程的空间条件结构 | 第121-130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空间效应过程的阻尼分析 | 第121-124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景区(点)空间拓扑分析 | 第124-127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可介入分析 | 第127-128页 |
·高速交通网络化的时空收敛效应分析 | 第128-130页 |
·本章小结 | 第130-132页 |
第五章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 | 第132-179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旅游业集聚效应 | 第132-143页 |
·旅游业集聚效应内涵与特征 | 第132-133页 |
·旅游业集聚效应形成的机理 | 第133-136页 |
·旅游业集聚效应的测度与分析 | 第136-141页 |
·旅游业集聚效应对区域旅游发展影响 | 第141-143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间旅游替代效应 | 第143-158页 |
·旅游替代效应内涵与特征 | 第143-145页 |
·旅游替代效应形成的机理 | 第145-147页 |
·旅游替代效应测度与分析 | 第147-156页 |
·旅游替代效应对区域旅游发展影响 | 第156-158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间旅游屏蔽效应 | 第158-168页 |
·旅游屏蔽效应内涵与特征 | 第158-159页 |
·旅游屏蔽效应形成的机理 | 第159-160页 |
·旅游屏蔽效应测度与分析 | 第160-166页 |
·旅游屏蔽效应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 | 第166-168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间旅游经济溢出效应 | 第168-177页 |
·旅游经济溢出效应内涵与特征 | 第168-169页 |
·旅游经济溢出效应形成的机理 | 第169-171页 |
·旅游经济溢出效应的分析 | 第171-175页 |
·旅游经济溢出效应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 | 第175-17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7-179页 |
第六章 基于空间效应的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空间格局演进 | 第179-214页 |
·基于空间效应的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演进的动力机制 | 第179-186页 |
·空间格局演进的根本动力:旅游地旅游竞争优势变化 | 第179-181页 |
·空间格局演进的主要动力:区域旅游空间作用强弱变化 | 第181-185页 |
·空间格局演进的重要动力:需求与供给变化 | 第185-186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地成长与再成长分析 | 第186-200页 |
·基于"P-E"法的旅游地成长阶段判定 | 第186-192页 |
·旅游地成长分析 | 第192-198页 |
·旅游地再成长机制 | 第198-200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演进的一般规律 | 第200-213页 |
·极化与扩散 | 第200-206页 |
·共生均衡 | 第206-213页 |
·本章小结 | 第213-214页 |
第七章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整合开发战略 | 第214-238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整合开发战略的"六相分析" | 第214-218页 |
·"六相分析"法的内涵 | 第214-215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整合开发战略的"六相分析" | 第215-218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整合开发战略的SWOT定量化分析 | 第218-229页 |
·SWOT要素甄选 | 第218-219页 |
·SWOT要素强度计算与分析 | 第219-226页 |
·战略强度分析 | 第226-229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整合开发战略的确定 | 第229-236页 |
·整合开发战略指导思想及目标 | 第229-232页 |
·整合开发战略模式 | 第232-234页 |
·整合开发战略的动态平衡管理 | 第234-236页 |
·本章小结 | 第236-238页 |
第八章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整合开发模式 | 第238-272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整合开发原则 | 第238-239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整合开发的驱动机制—APT模型 | 第239-244页 |
·利益引力(Attraction)驱动 | 第239-241页 |
·环境压力(pressure)驱动 | 第241-242页 |
·整合条件推力(Thrust)驱动 | 第242-244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整合开发模式 | 第244-267页 |
·旅游空间拓展整合开发模式 | 第244-250页 |
·旅游产品整合开发模式 | 第250-255页 |
·旅游生命周期调控与整合模式 | 第255-259页 |
·旅游形象整合模式 | 第259-264页 |
·旅游市场整合营销模式 | 第264-267页 |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整合开发的保障体系 | 第267-271页 |
·经济基础保障 | 第267-268页 |
·组织保障 | 第268页 |
·制度、法规保障 | 第268-269页 |
·技术保障 | 第269-270页 |
·人力资源保障 | 第270-271页 |
·本章小结 | 第271-272页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272-276页 |
·研究结论 | 第272-274页 |
·研究展望 | 第274-276页 |
参考文献 | 第276-294页 |
致谢 | 第294-29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295-2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