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农村养老模式的研究--以湖北省襄樊市为例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1 绪论 | 第9-1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 ·国外关于农村养老的研究 | 第11-13页 |
| ·国内关于农村养老的研究 | 第13-18页 |
| ·文献评述 | 第18-19页 |
| 2. 研究设计 | 第19-25页 |
| ·理论依据 | 第19-21页 |
| ·代际经济交换理论 | 第19-20页 |
|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0页 |
| ·"国家干预主义"理论 | 第20-21页 |
| ·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 | 第21-22页 |
|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 ·分析框架 | 第22页 |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 ·研究方法与创新性 | 第23-25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创新性 | 第24-25页 |
| 3 调查区域概况及调查样本特征分析 | 第25-28页 |
| ·区域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 ·样本的基本特征 | 第26-28页 |
| ·样本选择 | 第26-27页 |
| ·样本特征分析 | 第27-28页 |
| 4 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在农村的现状 | 第28-46页 |
| ·现阶段农村主要养老方式及前景探析 | 第28-36页 |
| ·家庭养老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 | 第28-30页 |
| ·家庭养老的困境:独木难撑 | 第30-32页 |
| ·家庭养老的持续性 | 第32-36页 |
| ·农村社会养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36-45页 |
| ·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不到位 | 第36-38页 |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缺陷 | 第38-40页 |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必然性 | 第40-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5 家庭与社会的结合:社会化居家养老模式 | 第46-55页 |
| ·社会化居家养老的概念 | 第46-47页 |
| ·社会化居家养老的特点 | 第47-49页 |
| ·情感满足 | 第47-48页 |
| ·低廉的成本—效用比 | 第48-49页 |
| ·可持续健康发展 | 第49页 |
| ·社会化居家养老的可行性 | 第49-54页 |
| ·农民:对社会化居家养老的需求 | 第50-53页 |
| ·政府:大力支持及成功案例推行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6 结论与讨论 | 第55-59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55-56页 |
| ·政策建议 | 第56-57页 |
| ·研究不足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附录一 | 第62-67页 |
| 附录二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