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3页 |
1.1 质子导电材料的研究概述 | 第11页 |
1.2 配位聚合物作为质子导电材料的研究 | 第11-16页 |
1.2.1 导电机理 | 第11-13页 |
1.2.2 有水条件下的质子导电性能研究 | 第13-15页 |
1.2.3 无水条件下的质子导电性能研究 | 第15-16页 |
1.3 关于提高配合物的质子导电性能的研究 | 第16-21页 |
1.3.1 通过引入外来分子或者掺杂的方式来提高导电性能 | 第17-19页 |
1.3.2 通过配体的设计提高导电性能 | 第19-21页 |
1.4 选题意义和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4.1 选题意义 | 第21-22页 |
1.4.2 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由酰基硫脲配体构筑的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以及导电性能研究 | 第23-51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3-24页 |
2.1.1 试剂与测试仪器 | 第23-24页 |
2.1.2 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24页 |
2.1.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4页 |
2.2 酰基硫脲配体和配合物1-2 的合成 | 第24-26页 |
2.2.1 酰基硫脲配体的合成 | 第24-25页 |
2.2.2 配合物1-2的合成 | 第25-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50页 |
2.3.1 配合物1-2的晶体结构 | 第26-31页 |
2.3.2 配合物1-2的SEM表征 | 第31页 |
2.3.3 配合物1-2的红外分析 | 第31-32页 |
2.3.4 配合物1-2的XPS能谱分析 | 第32页 |
2.3.5 配合物1-2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32-33页 |
2.3.6 配合物1-2的水稳定性以及化学稳定性分析 | 第33-34页 |
2.3.7 配合物1-2的水蒸气吸附研究 | 第34-35页 |
2.3.8 配合物1-2的氨气吸附研究 | 第35页 |
2.3.9 配合物1-2在水蒸气条件下的质子导电性能研究 | 第35-43页 |
2.3.10 配合物1-2在氨水蒸气条件下的质子导电性能研究 | 第43-50页 |
2.4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由咪唑二羧酸衍生物配体构筑的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以及导电性能研究 | 第51-126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52页 |
3.1.1 试剂与测试仪器 | 第52页 |
3.1.2 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52页 |
3.1.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2页 |
3.1.4 传感器的表征 | 第52页 |
3.2 咪唑二羧酸衍生物配体以及配合物3-8 的合成 | 第52-57页 |
3.2.1 咪唑二羧酸衍生物配体的合成 | 第52-53页 |
3.2.2 配合物3-9 的合成 | 第53-5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7-124页 |
3.3.1 金属配合物3-9 的晶体结构 | 第57-74页 |
3.3.2 配合物3-9的SEM表征 | 第74-76页 |
3.3.3 配合物3-9 的红外分析 | 第76页 |
3.3.4 配合物3-9 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76-77页 |
3.3.5 配合物3-9 的水稳定性以及化学稳定性分析 | 第77-80页 |
3.3.6 配合物3-9 的水蒸气吸附研究 | 第80-82页 |
3.3.7 配合物3-8 的氮气吸附以及BET测试研究 | 第82-84页 |
3.3.8 配合物9 的氨气吸附研究 | 第84-85页 |
3.3.9 配合物3-9 在水蒸气条件下的质子导电性能研究 | 第85-110页 |
3.3.10 配合物6-8在氨水条件下的质子导电性能研究 | 第110-120页 |
3.3.11 配合物9的氨气识别研究 | 第120-124页 |
3.4 小结 | 第124-126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4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4-135页 |
致谢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