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机会规则的司法实践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4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公司机会规则案例的统计与分析 | 第14-21页 |
第一节 案例的来源 | 第14页 |
第二节 案例的概括分析 | 第14-19页 |
第三节 司法实践中现存问题汇总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公司机会规则的义务主体 | 第21-29页 |
第一节 监事是否应成为义务主体 | 第21-24页 |
一、监事作为案件被告的裁判现状 | 第21-22页 |
二、监事的特殊身份与义务主体的构建 | 第22-24页 |
第二节 部门经理是否应成为义务主体 | 第24-26页 |
一、部门经理作为案件被告的裁判现状 | 第24页 |
二、部门经理的定性与义务主体的扩展 | 第24-26页 |
第三节 控股股东是否应成为义务主体 | 第26-27页 |
一、控股股东作为案件被告的裁判现状 | 第26页 |
二、控股股东的信义义务与义务主体的完善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公司机会的认定标准 | 第29-38页 |
第一节 我国公司机会判断标准的裁判现状 | 第29-31页 |
第二节 理论分析 | 第31-33页 |
一、美国的所有权原则 | 第31页 |
二、英国的禁止冲突原则 | 第31-32页 |
三、我国目前的理论研究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我国对公司机会认定标准的构建 | 第33-37页 |
一、机会是否为基于职务之便获得 | 第33-34页 |
二、机会与公司经营活动是否有密切关系 | 第34-35页 |
三、董事等是否负有披露义务 | 第35页 |
四、公司对机会是否具有现实利益或期待利益 | 第35-36页 |
五、是否利用了公司资源 | 第36页 |
六、公司是否满足机会要求的条件或资质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公司机会规则的抗辩事由 | 第38-47页 |
第一节 我国公司机会规则抗辩事由的裁判现状 | 第38-40页 |
第二节 理论分析 | 第40-42页 |
一、公司同意或批准 | 第41页 |
二、公司不能 | 第41-42页 |
第三节 我国公司机会规则抗辩事由的完善 | 第42-46页 |
一、公司同意 | 第42-43页 |
二、公司财务上不能 | 第43-44页 |
三、公司法律上不能 | 第44-45页 |
四、第三人拒绝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