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论文--存贮器论文

基于40纳米低功耗工艺的静态随机存储器的静态漏电流优化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第12-13页
第二章 SRAM的工作原理第13-19页
    2.1 存储器的整体结构第13页
    2.2 SRAM位单元的工作原理第13-19页
        2.2.1 六管SRAM位单元的读取操作第14-15页
        2.2.2 六管SRAM位单元的写入操作第15-16页
        2.2.3 六管SRAM位单元存储的稳定性第16-19页
第三章 SRAM位单元静态漏电流的工艺优化的技术研究第19-27页
    3.1 SRAM位单元静态漏电流的组成及其传统的工艺优化方法第19-23页
        3.1.1 亚阈值漏电流的形成机制以及优化方法第20-21页
        3.1.2 带到带漏电流的形成机制及优化方法第21-22页
        3.1.3 栅极漏电流的形成机制及优化方法第22-23页
    3.2 SRAM静态漏电流工艺优化的改进、相关理论的分析及评估第23-26页
    3.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四章 SRAM静态漏电流的优化流程第27-34页
    4.1 实验对照组的设计第27-29页
    4.2 SRAM位单元各性能参数以及静态漏电流的测试第29-34页
第五章 HALO离子注入对SRAM静态漏电流及其各性能参数的影响第34-48页
    5.1 阻止铟原子的注入对SRAM静态漏电流以及各性能参数的影响第34-40页
        5.1.1 实验1的结果第34-36页
        5.1.2 实验1的结果分析第36-40页
        5.1.3 小结第40页
    5.2 硼注入能量对SRAM静态漏电流及其各性能参数的影响第40-43页
        5.2.1 实验2的结果第40-41页
        5.2.2 实验2的结果分析第41-43页
        5.2.3 小结第43页
    5.3 硼注入剂量对SRAM静态漏电流及其各性能参数的影响第43-46页
        5.3.1 实验3结果第44-45页
        5.3.2 实验3结果分析第45-46页
        5.3.3 小结第46页
    5.4 优化后的halo结构形成条件的确立第46-4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6.1 结论第48页
    6.2 展望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54-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o-12Si-8.5B-xZr合金的微观组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考虑冰雪荷载作用的轻钢组合墙体轴压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