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药物分子光敏过程中的电荷转移研究

摘要第5-7页
本论文创新点第7-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言第15-43页
    1.1 分子激发态动力学第15-21页
        1.1.1 分子能级与轨道跃迁第15-18页
        1.1.2 激发态动力学第18-19页
        1.1.3 分子势能曲线第19-21页
    1.2 药物分子光敏过程中的超快电荷转移第21-27页
        1.2.1 药物分子的光敏过程简介第21-22页
        1.2.2 超快电荷转移过程简介第22-24页
        1.2.3 分子基团与电负性第24-25页
        1.2.4 超快电荷转移过程的物理机制第25-26页
        1.2.5 药物分子光敏过程中的超快电荷转移第26-27页
    1.3 超快电荷转移的研究方法第27-39页
        1.3.1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第28-30页
        1.3.2 飞秒时间分辨荧光上转换光谱第30-31页
        1.3.3 飞秒时间分辨光克尔荧光光谱第31-33页
        1.3.4 飞秒瞬态红外吸收光谱第33-34页
        1.3.5 基于条纹相机的皮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第34-36页
        1.3.6 纳秒瞬态吸收光谱第36-37页
        1.3.7 纳秒时间分辨激光诱导荧光第37-38页
        1.3.8 拉曼光谱第38-39页
    1.4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内容第39-43页
        1.4.1 本文的研究背景第39-40页
        1.4.2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40-43页
第二章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技术和实验装置第43-93页
    2.1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技术原理第43-54页
        2.1.1 飞秒泵浦-探测技术第44-45页
        2.1.2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技术第45-51页
        2.1.3 瞬态吸收光谱信号的物理意义解释第51-54页
    2.2 飞秒激光器系统第54-62页
        2.2.1 泵浦光源第55-56页
        2.2.2 钛宝石振荡器第56-59页
        2.2.3 超短脉冲放大系统第59-62页
    2.3 非线性光学技术第62-69页
        2.3.1 倍频技术第62-64页
        2.3.2 光参量放大第64页
        2.3.3 非共线相位匹配第64-65页
        2.3.4 非共线光参量放大(NOPA)第65-69页
    2.4 瞬态吸收实验装置第69-80页
        2.4.1 泵浦-探测光路第69-72页
        2.4.2 样品池系统第72-74页
        2.4.3 光谱探测系统第74-78页
        2.4.4 自动数据采集系统第78-80页
    2.5 瞬态吸收光谱信号的处理第80-93页
        2.5.1 去背景第80-82页
        2.5.2 时间零点修正第82-84页
        2.5.3 单波长拟合第84-86页
        2.5.4 全局拟合第86-88页
        2.5.5 动力学拟合第88-93页
第三章 9-蒽醛的激发态电荷转移和系间交叉过程第93-103页
    3.1 引言第93-94页
    3.2 实验条件与量子化学计算设置第94-9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95-99页
        3.3.1 量子化学计算结果第95-97页
        3.3.2 实验结果第97-99页
    3.4 讨论与分析第99-101页
        3.4.1 电荷转移过程第99-101页
        3.4.2 单重态到三重态的系间交叉第101页
    3.5 小结第101-103页
第四章 氧氟沙星的超快光致电荷转移过程研究第103-113页
    4.1 引言第103-105页
    4.2 实验条件与量子化学计算设置第10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05-111页
        4.3.1 稳态吸收光谱与量子化学计算第105-106页
        4.3.2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第106-108页
        4.3.3 光致电荷转移过程第108-109页
        4.3.4 系间交叉过程与回到基态第109-110页
        4.3.5 系间交叉的量子产率第110-111页
    4.4 小结第111-113页
第五章 1-氨基蒽醌的光致电荷转移动力学研究第113-123页
    5.1 引言第113-114页
    5.2 实验条件与量子化学计算设置第114-115页
    5.3 结果和讨论第115-122页
        5.3.1 稳态吸收光谱与量子化学计算结果第115-117页
        5.3.2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第117-118页
        5.3.3 分子内氢键作用第118-120页
        5.3.4 扭转伴随的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过程第120-121页
        5.3.5 系间交叉过程与其它过程第121-122页
    5.4 小结第122-123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123-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41页
致谢第141-143页
作者简介,以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43-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负载型分子筛材料催化甲烷活化机制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纳米杂化氟硅共聚物的合成及疏水透明涂层的构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