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

新能源汽车双向DC/DC变换器的自适应控制方案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课题研究的依据与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依据第8-9页
        1.1.2 课题意义第9页
    1.2 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9-11页
        1.2.1 新能源汽车第9-10页
        1.2.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3 发展趋势第11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作者的主要工作第11-13页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2 作者的主要工作第12-13页
第二章 新能源汽车直流变直流电能变换器系统第13-26页
    2.1 概述第13页
    2.2 双向直流变直流(DC/DC)电能变换器介绍第13-18页
        2.2.1 变换器的工作方式第13-15页
        2.2.2 双向 DC/DC 变换器的特性第15页
        2.2.3 PWM 调制第15-16页
        2.2.4 电压控制方式第16-18页
    2.3 变换器模型建立第18-21页
        2.3.1 Buck 电路模型第18-20页
        2.3.2 Boost 电路模型第20-21页
    2.4 具有代表性的几类双向 DC/DC 变换器控制方法第21-25页
        2.4.1 PID 控制第21-22页
        2.4.2 自适应控制第22-23页
        2.4.3 模糊控制法第23-24页
        2.4.4 极点配置法第24-25页
    2.5 总结第25-26页
第三章 自适应控制第26-35页
    3.1 概述第26页
    3.2 自适应控制的相关概念第26-34页
        3.2.1 自适应控制的定义第26页
        3.2.2 控制系统的特点与类别第26-28页
        3.2.3 最小二乘估计第28-31页
        3.2.4 相关递推算法第31-32页
        3.2.5 增广矩阵法第32-34页
    3.3 总结第34-35页
第四章 Hammerstein 模型以及参数估计第35-39页
    4.1 Hammerstein 模型介绍第35页
    4.2 Hammerstein 模型参数辨识第35-37页
    4.3 Hammerstein 模型辨识举例第37-38页
    4.4 总结第38-39页
第五章 Buck 电路模型与控制器系统的仿真设计第39-62页
    5.1 MATLAB/SIMULINK 在本文中的应用第39页
    5.2 利用 MATLAB/SimPowerSystems 仿真库对 Buck 电路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第39-47页
    5.3 基于 Buck 电路系统传递函数的仿真第47-48页
    5.4 PID 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第48-49页
    5.5 PID 控制第49-52页
        5.5.1 比例作用分析第49-50页
        5.5.2 积分作用分析第50-51页
        5.5.3 微分作用分析第51-52页
    5.6 PID 参数整定法则第52-58页
    5.7 基于 PID 控制的 Buck 电路的仿真设计第58-60页
    5.8 基于 Hammerstein 模型的非线性模型的仿真第60-61页
    5.9 总结第61-6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附录第65-6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乙草胺抗、感糯玉米自交系筛选及其相关生理研究
下一篇:混合型分区加权Voronoi图的生成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