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2页 |
1.1.1 我国钢结构住宅体系发展概况 | 第8-9页 |
1.1.2 火灾及结构抗火设计的意义 | 第9-10页 |
1.1.3 新型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特点及耐火性能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7页 |
1.2.1 新型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力学性能研究 | 第12-13页 |
1.2.2 钢管混凝土柱的耐火性能研究 | 第13-16页 |
1.2.3 防火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新型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耐火性能试验研究 | 第18-38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防火材料选型分析 | 第18-20页 |
2.3 外包防火材料构造做法设计 | 第20-22页 |
2.4 试验概况 | 第22-28页 |
2.4.1 试件设计与加工 | 第22-26页 |
2.4.2 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26-27页 |
2.4.3 试验装置及量测内容 | 第27-28页 |
2.4.4 试验方法 | 第28页 |
2.5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6页 |
2.5.1 破坏形态 | 第28-32页 |
2.5.2 温度-时间关系 | 第32-35页 |
2.5.3 轴向位移-时间关系 | 第35-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新型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 第38-56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传热理论 | 第38-44页 |
3.2.1 火灾的标准升温曲线 | 第38-39页 |
3.2.2 钢管混凝土柱热量传递方式 | 第39-42页 |
3.2.3 水分和接触热阻对截面温度场的影响 | 第42-44页 |
3.3 温度场有限元模型 | 第44-47页 |
3.3.1 材料的热工性能 | 第44-46页 |
3.3.2 温度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3.4 温度场有限元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47-51页 |
3.4.1 相关文献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47-50页 |
3.4.2 本文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3.5 不同截面形式钢管混凝土柱温度场分布对比分析 | 第51-5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第4章 新型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耐火性能有限元分析 | 第56-82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ABAQUS热力耦合分析方法综述 | 第56-58页 |
4.3 耐火性能有限元模型 | 第58-66页 |
4.3.1 材料的热力学性能 | 第58-64页 |
4.3.2 耐火性能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4-66页 |
4.4 耐火性能有限元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66-70页 |
4.4.1 相关文献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66-68页 |
4.4.2 本文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68-70页 |
4.5 耐火性能参数分析 | 第70-80页 |
4.5.1 荷载比对耐火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70-74页 |
4.5.2 不同截面形式对耐火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74-8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5.1 结论 | 第82-83页 |
5.2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