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生产性适老社区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1.2 研究的整体目标、方法与意义第9-10页
        1.2.1 整体目标第9页
        1.2.2 研究方法第9-10页
        1.2.3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文献综述第10-17页
        1.3.1 适老社区第11-12页
        1.3.2 生产性老龄化第12-14页
        1.3.3 生产性城市第14-16页
        1.3.4 现有研究的问题第16-17页
    1.4 论文框架第17页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生产性适老社区的涵义、布局及设计第18-48页
    2.1 生产性适老社区的涵义第18-27页
        2.1.1 生产性养老第18-22页
        2.1.2 适老社区的生产性分析第22-25页
        2.1.3 生产性适老社区概念第25-27页
    2.2 生产性适老社区的布局第27-38页
        2.2.1 空间资源生产第27-29页
        2.2.2 物质资源生产第29-34页
        2.2.3 象征资源生产第34-36页
        2.2.4 社会资源生产第36-38页
    2.3 生产性适老社区的设计策略第38-48页
        2.3.1 城市高密度社区设计第38-42页
        2.3.2 乡村低密度社区设计第42-48页
第三章 老年人生产性参与实证研究第48-58页
    3.1 引言第48-49页
    3.2 数据来源、研究对象与方法第49-50页
        3.2.1 数据来源第49页
        3.2.2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49-50页
    3.3 老年人生产性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第50-58页
        3.3.1 描述性现状分析第51-54页
        3.3.2 老年人生产性参与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第54-55页
        3.3.3 因子变量对生产性参与的影响效应分析第55-56页
        3.3.4 对研究结果的解释第56-58页
第四章 生产性适老社区案例研究第58-86页
    4.1 引言第58-60页
        4.1.1 研究目的第58-59页
        4.1.2 研究方法第59-60页
    4.2 新加坡的高密度生产性适老社区第60-74页
        4.2.1 背景分析第60-62页
        4.2.2 案例一:都市乐龄农庄概念设计第62-69页
        4.2.3 案例二:新加坡的“空中村落”组屋第69-74页
    4.3 西方的低密度生产性适老社区第74-86页
        4.3.1 背景分析第74-75页
        4.3.2 欧洲的物质生产型适老社区——生态村第75-81页
        4.3.3 美国的知识生产型适老社区——UBRC第81-86页
第五章 结语第86-90页
    5.1 讨论第86-87页
        5.1.1 研究依据及目的第86-87页
        5.1.2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87页
    5.2 结论第87-88页
        5.2.1 概要性陈述第87-88页
        5.2.2 推测与思考第88页
    5.3 展望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96-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开发性金融支持广西新型城镇化研究
下一篇:政府在直销监管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