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控制器的电能测量仪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电能质量的基本概念 | 第10页 |
1.3 电能质量标准 | 第10-11页 |
1.4 电能测量的现状 | 第11-12页 |
1.5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2.电能质量指标及分析方法 | 第14-22页 |
2.1 电能质量指标及其标准 | 第14-16页 |
2.1.1 电压偏差 | 第14页 |
2.1.2 频率偏差 | 第14-15页 |
2.1.3 电压波动 | 第15页 |
2.1.4 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 | 第15-16页 |
2.2 电能质量各项参数的计算方法 | 第16-20页 |
2.2.1 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 | 第16-17页 |
2.2.2 频率的测量 | 第17页 |
2.2.3 有功功率的测量 | 第17-18页 |
2.2.4 视在功率 | 第18-19页 |
2.2.5 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 第19页 |
2.2.6 三相不平衡度的测量 | 第19-20页 |
2.3 信号采样 | 第20-22页 |
2.3.1 采样定理 | 第20页 |
2.3.2 同步采样 | 第20-21页 |
2.3.3 异步采样 | 第21页 |
2.3.4 采样方式选择 | 第21-22页 |
3.硬件电路设计 | 第22-38页 |
3.1 硬件系统总体设计 | 第22页 |
3.2 MCU简介 | 第22-24页 |
3.2.1 PIC系列单片机的特点 | 第22-23页 |
3.2.2 PIC24FJ256GA110简介 | 第23-24页 |
3.3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 第24-28页 |
3.3.1 电源电路 | 第24-26页 |
3.3.2 时钟电路 | 第26-27页 |
3.3.3 复位电路 | 第27-28页 |
3.4 A/D模块设计 | 第28-31页 |
3.4.1 A/D转换芯片 | 第28-29页 |
3.4.2 A/D模块电路设计 | 第29-31页 |
3.5 D/A模块设计 | 第31-33页 |
3.5.1 D/A转换及芯片选型 | 第31-32页 |
3.5.2 D/A模块设计 | 第32-33页 |
3.6 SPI模块 | 第33-34页 |
3.7 外扩RAM | 第34-35页 |
3.8 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 第35-38页 |
3.8.1 RS485通信 | 第35页 |
3.8.2 UART模块 | 第35-36页 |
3.8.3 接口电路设计 | 第36-38页 |
4.软件系统设计 | 第38-46页 |
4.1 软件开发环境 | 第38-39页 |
4.2 初始化程序设计 | 第39页 |
4.3 主程序设计 | 第39-40页 |
4.4 中断程序设计 | 第40-42页 |
4.5 A/D模块程序设计 | 第42-44页 |
4.6 D/A模块程序设计 | 第44页 |
4.7 RAM模块程序设计 | 第44页 |
4.8 电能测量仪测量精度 | 第44-46页 |
5.总结和展望 | 第46-47页 |
5.1 总结 | 第46页 |
5.2 展望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