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变压器差异化分层策略 | 第11-13页 |
1.2.2 电力变压器评价模型 | 第13-16页 |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电力变压器差异化状态评价分层策略 | 第18-23页 |
2.1 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 第18-22页 |
2.1.1 基于Relief算法的差异化分类因素选择方法 | 第18-21页 |
2.1.2 分类因素选择实例 | 第21-22页 |
2.2 差异化分层策略 | 第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电力变压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计算方法 | 第23-36页 |
3.1 状态量的选取 | 第23-25页 |
3.2 基于部位性能的分层评价指标体系 | 第25-30页 |
3.2.1 变压器本体 | 第26-28页 |
3.2.2 套管 | 第28-29页 |
3.2.3 分接开关 | 第29页 |
3.2.4 冷却系统 | 第29页 |
3.2.5 非电量保护系统 | 第29-30页 |
3.3 状态量权重计算方法 | 第30-35页 |
3.3.1 改进层次分析法 | 第30-33页 |
3.3.2 常权权重计算结果 | 第33-34页 |
3.3.3 劣化变权方法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基于差异化阈值的隶属度计算方法 | 第36-48页 |
4.1 电力变压器状态等级划分 | 第36页 |
4.2 隶属度计算方法 | 第36-43页 |
4.2.1 正劣化状态量隶属函数 | 第37-39页 |
4.2.2 负劣化状态量隶属函数 | 第39-40页 |
4.2.3 非数值型状态量隶属度表 | 第40-43页 |
4.3 基于分布模型的差异化阈值计算方法 | 第43-47页 |
4.3.1 差异化阈值计算方法 | 第43-46页 |
4.3.2 差异化阈值计算实例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电力变压器状态差异化评价模型 | 第48-58页 |
5.1 基于部位性能的分层评价模型 | 第48-50页 |
5.1.1 D-S证据理论 | 第48-49页 |
5.1.2 证据理论融合评估模型 | 第49-50页 |
5.2 变压器状态差异化评价流程 | 第50-51页 |
5.3 模型验证 | 第51-57页 |
5.3.1 实例1 | 第51-56页 |
5.3.2 实例2 | 第56-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结论 | 第58页 |
6.2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