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食品工业论文

利用甘薯淀粉废水发酵培养铬污染修复菌剂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9-20页
    1.1 甘薯淀粉废水的来源及污染特性第9页
    1.2 甘薯淀粉废水的处理方法第9-17页
        1.2.1 物理化学法第9-11页
        1.2.2 生物法第11-14页
        1.2.3 资源回收利用法第14-17页
    1.3 本课题的研究第17-20页
        1.3.1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17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3 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第18-19页
        1.3.4 课题研究创新点第19-20页
2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20-24页
    2.1 实验药品第20-22页
    2.2 实验仪器第22-24页
3 甘薯淀粉废水污染特性分析第24-32页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4页
        3.1.1 实验材料第24页
        3.1.2 分析方法第24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24-31页
        3.2.1 甘薯淀粉废水污染成分分析第24-26页
        3.2.2 废液中总糖、蛋白质的检测第26-28页
        3.2.3 红外光谱分析甘薯淀粉废水成分第28-31页
    3.3 本章小结第31-32页
4 甘薯淀粉废水预处理条件的选择及其优化第32-42页
    4.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32-33页
        4.1.1 实验材料第32页
        4.1.2 实验方法第32-33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33-41页
        4.2.1 菌株培养第33-34页
        4.2.2 菌株形态第34页
        4.2.3 白腐菌处理甘薯淀粉废液第34-35页
        4.2.4 白腐菌处理甘薯淀粉废水条件的选择第35-41页
    4.3 本章小结第41-42页
5 铬还原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第42-60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42-46页
        5.1.1 土壤样品第42页
        5.1.2 培养基的制备第42页
        5.1.3 铬还原菌的分离、筛选和纯化第42-43页
        5.1.4 种子液的制备第43页
        5.1.5 铬还原菌的保藏第43页
        5.1.6 样品中Cr(Ⅵ)浓度的测定方法第43-44页
        5.1.7 铬还原菌还原Cr(Ⅵ)的能力检测第44-45页
        5.1.8 铬还原菌株的鉴定第45页
        5.1.9 细菌对Cr(Ⅵ)还原特性的研究第45-46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46-58页
        5.2.1 菌株筛选第46-47页
        5.2.2 铬还原菌的生长特性第47-49页
        5.2.3 铬还原菌培养过程中pH变化第49-51页
        5.2.4 铬还原菌的还原能力第51-53页
        5.2.5 铬还原菌鉴定第53-54页
        5.2.6 细菌对Cr(Ⅵ)还原特性的研究第54-58页
    5.3 本章小结第58-60页
6 甘薯淀粉废水培养Cr(Ⅵ)还原菌的研究第60-67页
    6.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60-61页
        6.1.1 实验材料第60页
        6.1.2 实验方法第60-61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61-65页
        6.2.1 甘薯淀粉废水发酵培养Cr(Ⅵ)还原菌第61-62页
        6.2.2 细胞各组分对Cr(Ⅵ)的还原效果第62-64页
        6.2.3 还原物质变性实验第64-65页
    6.3 本章小结第65-67页
7 结论第67-69页
    7.1 全文结论第67-68页
    7.2 论文的创新点第68页
    7.3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68-69页
8 展望第69-70页
9 参考文献第70-78页
1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8-80页
11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DN的数据中心出口流量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面向光电芯片制造设备的软件测试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