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16页 |
第二章 镇江市区居民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保护因素及血压控制现状调查 | 第16-30页 |
1 | 第16-20页 |
1.1 样本量计算 | 第16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1.3 调查方法 | 第16-17页 |
1.4 各研究指标的定义 | 第17-18页 |
1.5 血压测量方法及高血压诊断标准 | 第18-20页 |
1.5.1 血压测量方法 | 第18页 |
1.5.2 高血压诊断标准、分级标准、控制标准 | 第18-19页 |
1.5.3 继发性高血压的排除标准 | 第19页 |
1.5.4 相关变量和研究因素的测量 | 第19-20页 |
1.5.4.1 身高体重测量方法 | 第19页 |
1.5.4.2 腰围臀围测量方法 | 第19页 |
1.5.4.3 食盐量估算方法 | 第19-20页 |
1.5.4.4 食糖量估算方法 | 第20页 |
1.5.4.5 食醋量估算方法 | 第20页 |
1.5.4.6 食辣量估算方法 | 第20页 |
1.6 血生化指标检测 | 第20页 |
2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质量控制 | 第20-21页 |
2.1 调查前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 第20-21页 |
2.2 现场调查阶段数据质量控制 | 第21页 |
2.3 录入阶段数据质量控制 | 第21页 |
2.4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 第21页 |
3 结果 | 第21-26页 |
3.1 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调查结果 | 第21-22页 |
3.2 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 第22-24页 |
3.3 高血压患者服药率与控制率调查结果 | 第24-26页 |
3.3.1 不同年龄组高血压患者服药率及控制率比较 | 第24-25页 |
3.3.2 不同文化程度高血压患者服药率及控制率比较 | 第25-26页 |
4 讨论 | 第26-30页 |
第三章 基于物联网的高血压综合干预与管理 | 第30-41页 |
1 高血压患者的筛选与入组 | 第30-31页 |
1.1 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 | 第30页 |
1.2 继发性高血压的排除标准 | 第30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30-31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31页 |
1.5 中途退出标准 | 第31页 |
2 材料与仪器 | 第31页 |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 第31-37页 |
3.1 建立高血压管理小组 | 第31页 |
3.2 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 | 第31-32页 |
3.3 建立基于物联网的高血压管理信息系统 | 第32页 |
3.4 物联网的构建 | 第32页 |
3.5 研究对象分组 | 第32-36页 |
3.6 综合干预与管理 | 第36-37页 |
3.6.1 非药物治疗 | 第36页 |
3.6.2 药物治疗 | 第36-37页 |
4 评价指标 | 第37页 |
5 统计分析 | 第37页 |
6 有关伦理问题的考虑 | 第37页 |
7 结果 | 第37-38页 |
8 讨论 | 第38-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综述 | 第46-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