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重症肌无力(痿证)中医证型证素分析 | 第13-21页 |
| 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2 资料与方法 | 第13-14页 |
| 2.1 文献纳入标准 | 第13页 |
| 2.2 文献排除标准 | 第13页 |
| 2.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2.4 统计结果 | 第14页 |
| 3 结果 | 第14-21页 |
| 3.1 纳入文献情况 | 第14-15页 |
| 3.2 纳入文献基本信息 | 第15-16页 |
| 3.3 证型证素拆分 | 第16-17页 |
| 3.5 证素分布特点 | 第17-21页 |
| 第三章 重症肌无力(痿证)补脾益肾法疗效Meta分析 | 第21-32页 |
| 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 2 资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 2.1 文献纳入标准 | 第21页 |
| 2.2 文献排除标准 | 第21页 |
| 2.3 评分标准 | 第21页 |
| 2.4 信息提取 | 第21页 |
| 2.5 统计分析 | 第21-22页 |
| 3 结果 | 第22-32页 |
| 3.1 检索结果 | 第22-23页 |
| 3.2 纳入文献的特征 | 第23-24页 |
| 3.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第24-26页 |
| 3.4 治疗疗效评价、发表偏倚 | 第26-31页 |
| 3.5 其他结果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32-34页 |
| 1 传统医学对“痿”的认识 | 第32页 |
| 2 现代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痿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32页 |
| 3 对中医证素学的认识 | 第32-33页 |
| 4 第二章讨论 | 第33页 |
| 5 第三章讨论 | 第33页 |
| 6 局限性 | 第33-34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34-35页 |
| 致谢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 附录1 文献综述 | 第38-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附录2 在校期间论文和科研情况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