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主要符号及缩写对照表 | 第14-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2页 |
1.1 引言 | 第15页 |
1.2 无线电能传输的研究背景 | 第15-22页 |
1.2.1 微波领域内的发展历程 | 第15-19页 |
1.2.2 电工领域内的发展历程 | 第19-21页 |
1.2.3 当前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国内外现状概要 | 第21-22页 |
1.3 超材料的研究背景 | 第22-25页 |
1.4 超材料应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研究现状 | 第25-28页 |
1.5 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2页 |
1.5.1 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 第28-29页 |
1.5.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9-32页 |
第2章 超材料改善无线电能传输磁场分布的几种理论方法 | 第32-48页 |
2.1 引言 | 第32页 |
2.2 电磁超材料的等效电磁本构参数 | 第32-34页 |
2.3 基于双负左手材料的负折射效应 | 第34-38页 |
2.3.1 理论依据 | 第34-36页 |
2.3.2 WPT模型下的仿真 | 第36-38页 |
2.4 非负单轴超材料增强磁偶极子耦合的模型理论 | 第38-43页 |
2.4.1 理论依据 | 第38-41页 |
2.4.2 WPT模型下的仿真 | 第41-43页 |
2.5 电磁坐标变换理论 | 第43-47页 |
2.5.1 理论依据 | 第43-44页 |
2.5.2 WPT中新型磁集中器的应用 | 第44-46页 |
2.5.3 新型磁集中器的有限元仿真 | 第46-4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通用电磁坐标变换的应用方法研究 | 第48-64页 |
3.1 引言 | 第48-50页 |
3.2 电磁坐标变换公式的推广 | 第50-52页 |
3.3 应用超散射体增强两线圈的耦合程度 | 第52-59页 |
3.3.1 WPT中新型超散射体的应用 | 第52-56页 |
3.3.2 新型超散射体的有限元仿真 | 第56-59页 |
3.4 优化设计方法 | 第59-63页 |
3.4.1 基于有效介质理论的分层简化方法 | 第59-62页 |
3.4.2 基于指定目标参数优化的分层简化方法 | 第62-6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应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低频亚波长超材料的构造方法 | 第64-84页 |
4.1 引言 | 第64页 |
4.2 原理模型法 | 第64-69页 |
4.3 全波电磁场仿真及S参数反演提取法 | 第69-71页 |
4.4 低频磁超材料介质微元的设计示例 | 第71-76页 |
4.4.1 微结构单元的参数估算设计 | 第71-73页 |
4.4.2 周期性微结构单元阵列的Floquet端口仿真 | 第73-74页 |
4.4.3 周期性微结构单元阵列的波端口仿真 | 第74-76页 |
4.5 6.78MHZ无线电能传输平台及低频磁超材料的作用验证 | 第76-82页 |
4.5.1 6.78MHz无线电能传输平台 | 第76-77页 |
4.5.2 低频磁超材料增强无线电能传输效率的仿真 | 第77-79页 |
4.5.3 实验验证 | 第79-8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5章 超材料与中继线圈的对比研究 | 第84-108页 |
5.1 引言 | 第84-86页 |
5.2 周期性谐振单元链的阻抗分析法 | 第86-92页 |
5.2.1 理论模型 | 第86-87页 |
5.2.2 数值计算与分析 | 第87-92页 |
5.3 周期性谐振单元链的磁感应波分析法 | 第92-99页 |
5.3.1 理论模型 | 第92-96页 |
5.3.2 数值计算与分析 | 第96-97页 |
5.3.3 有限元仿真与分析 | 第97-99页 |
5.4 周期性谐振单元平面阵列 | 第99-107页 |
5.4.1 理论模型 | 第99-100页 |
5.4.2 数值计算与分析 | 第100-105页 |
5.4.3 有限元仿真与分析 | 第105-10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8-113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08-11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21-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122-12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