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公平性的非正交多址(NOMA)系统用户配对和功率分配技术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引言 | 第11-13页 |
1.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2 移动通信的发展概述 | 第12-13页 |
1.1.3 多址接入技术的概述 | 第13页 |
1.2 NOMA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1.3.1 NOMA需要研究的内容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NOMA的理论基础 | 第17-28页 |
2.1 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2.1.1 NOMA的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2.1.2 串行干扰消除(SIC)的技术介绍 | 第18-19页 |
2.1.3 下行链路NOMA系统模型 | 第19-21页 |
2.1.4 NOMA与OMA的比较 | 第21-22页 |
2.2 NOMA功率分配算法 | 第22-24页 |
2.2.1 固定功率法 | 第23页 |
2.2.2 分数阶功率分配法 | 第23-24页 |
2.3 NOMA的应用 | 第24-27页 |
2.3.1 NOMA-MIMO的模型 | 第24-25页 |
2.3.2 NOMA协作通信模型 | 第25-26页 |
2.3.3 NOMA网络模型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基于公平性的NOMA功率分配策略 | 第28-40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基于比例公平的最优功率分配方案 | 第28-31页 |
3.2.1 比例公平算法 | 第28-29页 |
3.2.2 建立数学模型和求解QoS约束 | 第29-31页 |
3.3 求解最优的功率分配因子 | 第31-33页 |
3.4 不同情况下的仿真验证 | 第33-39页 |
3.4.1 两个用户信道条件差距较大的仿真验证 | 第33-34页 |
3.4.2 两个用户信道条件差距较小的仿真验证 | 第34-37页 |
3.4.3 两个用户间的距离与数据速率的仿真 | 第37-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基于信道差异性的用户配对算法 | 第40-56页 |
4.1 引言 | 第40-41页 |
4.2 算法理论基础 | 第41-45页 |
4.2.1 二分图的相关知识 | 第41页 |
4.2.2 KM算法 | 第41-42页 |
4.2.3 用户的配对规则 | 第42-45页 |
4.3 信道差异性的用户配对和子频带选择算法 | 第45-49页 |
4.4 仿真验证 | 第49-54页 |
4.4.1 基于信道差异的用户配对算法的仿真实验 | 第50-51页 |
4.4.2 基于子频带选择算法验证 | 第51-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论文的总结 | 第56-57页 |
5.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3-64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