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地方工业经济论文

西宁市制造业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6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6页
        1.2.3 研究评述第16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8页
        1.3.2 技术路线第18页
    1.4 数据来源及方法第18-19页
        1.4.1 数据来源第18页
        1.4.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5 创新之处第19-20页
第二章 基本概念辨析与理论基础第20-29页
    2.1 基本概念第20-27页
        2.1.1 工业与工业化第20-23页
        2.1.2 新型工业化第23-24页
        2.1.3 制造业第24-26页
        2.1.4 协调与耦合第26-27页
    2.2 理论基础第27-29页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7页
        2.2.2 科学发展观第27-29页
第三章 西宁市制造业与工业化发展现状第29-35页
    3.1 区域概况第29-31页
        3.1.1 地理区位第29页
        3.1.2 经济发展第29-31页
    3.2 工业化发展现状第31-32页
        3.2.1 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划分第31页
        3.2.2 工业化发展阶段第31页
        3.2.3 工业内部结构第31-32页
    3.3 制造业发展现状第32-35页
        3.3.1 制造业发展规模第32-34页
        3.3.2 制造业内部结构第34-35页
第四章 西宁市制造业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模型的构建第35-44页
    4.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35-36页
    4.2 指标体系构建第36-40页
        4.2.1 制造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选择第36-38页
        4.2.2 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选择第38-40页
    4.3 制造业与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第40-44页
        4.3.1 指标权重确定第40-41页
        4.3.2 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第41-42页
        4.3.3 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第42-44页
第五章 西宁市制造业与新型工业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分析第44-53页
    5.1 制造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第44-48页
        5.1.1 指标权重确定第44页
        5.1.2 评价结果第44-48页
    5.2 新型工业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第48-53页
        5.2.1 指标权重确定第48-49页
        5.2.2 评价结果分析第49-53页
第六章 西宁市制造业与新型工业化耦合协调度分析及趋势预测第53-61页
    6.1 制造业与新型工业化耦合协调度评价第53-57页
        6.1.1 耦合协调度计算第53页
        6.1.2 耦合协调度及类型第53-56页
        6.1.3 制造业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互动过程第56-57页
    6.2 制造业与新型工业化耦合协调趋势预测第57-61页
        6.2.1 构建模型—灰色预测第57-59页
        6.2.2 制造业与新型工业化耦合协调趋势预测第59-6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61-64页
    7.1 结论第61-62页
    7.2 建议第62-64页
        7.2.1 以创新引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在资源高效利用中寻求效益提升第62-63页
        7.2.2 以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为驱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量提质第63页
        7.2.3 引领生产方式向绿色发展转变,把环境保护作为制造业现代化的引擎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附录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个人简历第70-71页
在校期间科研状况及学术论文发表状况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完善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探析
下一篇: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限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