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思敬《济生拔萃》文本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2页 |
1.研究对象与选题依据 | 第8-9页 |
2.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2.1 论文研究 | 第9页 |
2.2 著作研究 | 第9-10页 |
3.研究方法与意义 | 第10-12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3.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杜思敬生平、家世、师承及著录考 | 第12-17页 |
1.杜思敬年谱长编简表 | 第12-14页 |
2.杜思敬所任官职考 | 第14-15页 |
3.杜思敬家世、师承及著录考 | 第15-17页 |
3.1 杜思敬家世考 | 第15页 |
3.2 杜思敬师承关系考 | 第15-16页 |
3.3 杜思敬诗文著作考 | 第16-17页 |
第二部分 《济生拔萃》的成书背景 | 第17-18页 |
1.社会背景 | 第17页 |
2.个人背景 | 第17-18页 |
第三部分 杜思敬《济生拔萃》的命名及版本源流考 | 第18-23页 |
1.杜思敬《济生拔萃》的命名 | 第18-19页 |
2.杜思敬《济生拔萃》版本述略 | 第19-23页 |
第四部分 杜思敬《济生拔萃》文本节录考 | 第23-25页 |
第五部分 《济生拔粹》子目录文献研究 | 第25-54页 |
1.《针经节要》 | 第25-28页 |
1.1 文本节录考 | 第25-28页 |
1.2 节录思想研究 | 第28页 |
2.《云岐子论经络迎随补泻法》 | 第28-30页 |
2.1 文本流变考 | 第28-29页 |
2.2 节录思想研究 | 第29-30页 |
3.《针经摘英集》 | 第30-31页 |
3.1 文本流变考 | 第30页 |
3.2 节录思想研究 | 第30-31页 |
4.《云岐子七表八里九道脉决论并治法》 | 第31-32页 |
4.1 文本节录考 | 第31-32页 |
4.2 节录思想研究 | 第32页 |
5.洁古老人珍珠囊 | 第32-33页 |
5.1 文本流变考 | 第33页 |
5.2 节录思想研究 | 第33页 |
6.《医学发明》 | 第33-35页 |
6.1 文本节录考 | 第33-35页 |
6.2 节录思想研究 | 第35页 |
7.《脾胃论》 | 第35-37页 |
7.1 文本节录考 | 第35-36页 |
7.2 节录思想研究 | 第36-37页 |
8.《洁古家珍》 | 第37-39页 |
8.1 文本流变考 | 第37-38页 |
8.2 节录思想研究 | 第38-39页 |
9.《海藏老人此事难知》 | 第39-41页 |
9.1 文本流变考 | 第40-41页 |
9.2 节录思想研究 | 第41页 |
10.《海藏编类医垒元戎》 | 第41-42页 |
10.1 文本节录考 | 第41-42页 |
10.2 节录思想研究 | 第42页 |
11.《海藏阴证略例》 | 第42-44页 |
11.1 文本节录考 | 第43页 |
11.2 节录思想研究 | 第43-44页 |
12.《云岐子保命集论类要》 | 第44-46页 |
12.1 文本节录考 | 第44-46页 |
12.2 节录思想研究 | 第46页 |
13.《海藏癍论萃英》 | 第46-47页 |
13.1 文本流变考 | 第47页 |
13.2 节录思想研究 | 第47页 |
14.《田氏保婴集》 | 第47-48页 |
14.1 文本流变考 | 第47-48页 |
14.2 节录思想研究 | 第48页 |
15.《兰室秘藏东垣先生试效》 | 第48-49页 |
15.1 文本节录考 | 第49页 |
15.2 节录思想研究 | 第49页 |
16.《活法机要》 | 第49-51页 |
16.1 文本流变考 | 第50-51页 |
16.2 .节录思想研究 | 第51页 |
17.《卫生宝鉴太医罗谦甫类集》 | 第51-53页 |
17.1 文本节录考 | 第51-53页 |
17.2 节录思想研究 | 第53页 |
18.《杂类名方》 | 第53-54页 |
18.1 文本节录考 | 第53-54页 |
18.2 节录思想研究 | 第54页 |
第六部分 杜思敬《济生拔粹》学术价值分析 | 第54-58页 |
1.《济生拔萃》的学术特色与价值 | 第54-56页 |
1.1 编纂体系特色 | 第54-55页 |
1.2 文献传播价值 | 第55-56页 |
2.《济生拔萃》独到内涵评析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68页 |
A.真定白榆序:济生拔粹方 | 第62页 |
B.杜思敬自序:济生拔粹方序 | 第62-63页 |
C.历代书目援引 | 第63页 |
D.历代书目提要记载 | 第63-66页 |
E.《东垣十书》版本细目略述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在校期间主要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