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城市降雨径流控制与潮汐顶托影响研究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降雨径流管理模型介绍 | 第18-33页 |
2.1 雨洪管理模型选择 | 第18页 |
2.2 SWMM模型简介 | 第18-21页 |
2.3 SWMM模型计算原理 | 第21-27页 |
2.3.1 地表产汇流计算 | 第21-22页 |
2.3.2 地表汇流计算 | 第22-23页 |
2.3.3 管道汇流计算 | 第23-25页 |
2.3.4 溢流模拟计算 | 第25页 |
2.3.5 水质模拟原理 | 第25-27页 |
2.4 LID设施原理 | 第27-32页 |
2.4.1 透水铺装 | 第28-29页 |
2.4.2 生物滞留设施 | 第29-30页 |
2.4.3 绿色屋顶 | 第30页 |
2.4.4 雨水桶 | 第30-31页 |
2.4.5 末端蓄水池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降雨径流模型构建与参数率定 | 第33-47页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3-34页 |
3.1.1 地形地貌 | 第33页 |
3.1.2 气候特征 | 第33页 |
3.1.3 海洋潮汐 | 第33-34页 |
3.2 排水系统模型构建 | 第34-41页 |
3.2.1 模拟区域选择 | 第34-35页 |
3.2.2 海绵城市项目模型构建 | 第35-39页 |
3.2.3 潮汐耦合模型构建 | 第39-41页 |
3.3 参数敏感度分析 | 第41-43页 |
3.3.1 参数初选 | 第41页 |
3.3.2 灵敏度分析方法 | 第41-42页 |
3.3.3 灵敏度分析 | 第42-43页 |
3.4 参数率定 | 第43-46页 |
3.4.1 参数率定方法 | 第43页 |
3.4.2 排水物联网监测系统 | 第43-44页 |
3.4.3 模型率定与验证 | 第44-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LID降雨径流控制及水质调控分析 | 第47-58页 |
4.1 模拟工况设置 | 第47-48页 |
4.2 降雨径流模拟分析 | 第48页 |
4.3 降雨径流控制分析 | 第48-57页 |
4.3.1 汇水区LID调控分析 | 第48-51页 |
4.3.2 节点分析 | 第51-53页 |
4.3.3 管网荷载分析 | 第53-55页 |
4.3.4 末端蓄水池调蓄能力分析 | 第55页 |
4.3.5 降雨径流总量控制和排放口污染负荷分析 | 第55-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潮汐顶托影响分析 | 第58-69页 |
5.1 模拟情景条件设置 | 第58-61页 |
5.1.1 降雨条件 | 第58-59页 |
5.1.2 潮汐边界条件 | 第59-61页 |
5.2 模型洪峰遭遇情况模拟分析 | 第61-67页 |
5.2.1 检查井水深对比 | 第61-64页 |
5.2.2 管道输水能力分析 | 第64-66页 |
5.2.3 排海管道流量和荷载分析 | 第66-67页 |
5.3 潮汐顶托调控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