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桐溪湖景观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设计背景 | 第10-11页 |
1.2 设计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1 设计目的 | 第11页 |
1.2.2 设计意义 | 第11-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3.1 相关概念 | 第13-15页 |
1.3.2 相关理论与方法 | 第15-16页 |
1.3.3 国内外发展历程 | 第16-18页 |
1.4 设计内容 | 第18页 |
1.5 设计程序 | 第18-20页 |
1.6 设计流程与框架 | 第20-21页 |
2 相关优秀案例分析 | 第21-31页 |
2.1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 | 第21-23页 |
2.1.1 项目背景 | 第21页 |
2.1.2 设计理念与对策 | 第21-22页 |
2.1.3 总结方法 | 第22-23页 |
2.1.4 经验借鉴 | 第23页 |
2.2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 第23-25页 |
2.2.1 项目背景 | 第23页 |
2.2.2 设计理念 | 第23-24页 |
2.2.3 总结方法 | 第24-25页 |
2.2.4 经验借鉴 | 第25页 |
2.3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 | 第25-27页 |
2.3.1 项目背景 | 第25-26页 |
2.3.2 设计原则 | 第26页 |
2.3.3 总结方法 | 第26-27页 |
2.3.4 经验借鉴 | 第27页 |
2.4 清溪川复原项目 | 第27-29页 |
2.4.1 项目背景 | 第27页 |
2.4.2 设计原则 | 第27-28页 |
2.4.3 总结方法 | 第28页 |
2.4.4 经验借鉴 | 第28-29页 |
2.5 纽约长岛猎人角南滨公园 | 第29-31页 |
2.5.1 项目背景 | 第29页 |
2.5.2 设计原则 | 第29页 |
2.5.3 设计内容 | 第29-30页 |
2.5.4 经验借鉴 | 第30-31页 |
3 长沙市桐溪湖景观设计 | 第31-73页 |
3.1 项目背景 | 第31-32页 |
3.1.1 桐溪湖建设背景 | 第31页 |
3.1.2 桐溪湖建设必要性 | 第31-32页 |
3.2 设计场地分析 | 第32-35页 |
3.2.1 区位分析 | 第32页 |
3.2.2 水文气象条件 | 第32-34页 |
3.2.3 土地利用分析 | 第34-35页 |
3.2.4 自然、人文资源 | 第35页 |
3.2.5 道路分析 | 第35页 |
3.2.6 上位规划分析 | 第35页 |
3.4 设计目标、定性及定位 | 第35-36页 |
3.4.1 设计目标 | 第35-36页 |
3.4.2 设计定位 | 第36页 |
3.5 设计范围、内容 | 第36-37页 |
3.5.1 设计范围 | 第36-37页 |
3.5.2 设计内容 | 第37页 |
3.6 设计理念、原则 | 第37-39页 |
3.6.1 设计理念 | 第37-39页 |
3.6.2 设计原则 | 第39页 |
3.7 设计依据 | 第39-40页 |
3.8 桐溪湖水文环境设计 | 第40-48页 |
3.8.1 库容、排水及特征水位设计 | 第40-46页 |
3.8.2 水体物理环境设计 | 第46-48页 |
3.9 桐溪湖水体水质保障设计 | 第48-57页 |
3.9.1 外源污染控制措施 | 第48-52页 |
3.9.2 内源污染控制措施 | 第52-55页 |
3.9.3 水质保障措施效果分析 | 第55-56页 |
3.9.4 小结 | 第56-57页 |
3.10 桐溪湖环湖滨水景观设计 | 第57-73页 |
3.10.1 景观总体设计 | 第57页 |
3.10.2 景观空间结构 | 第57-58页 |
3.10.3 景观分区设计 | 第58-61页 |
3.10.4 游览路线设计 | 第61-62页 |
3.10.5 场地竖向设计 | 第62-63页 |
3.10.6 滨水景观专项设计 | 第63-73页 |
4 结语 | 第73-74页 |
5 附录 | 第74-76页 |
附录A 设计附图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件 | 第83-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