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一、相关理论综述 | 第10-12页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页 |
三、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4页 |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16页 |
一、全新的研究方向 | 第14-15页 |
二、紧贴实际,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第15页 |
三、财务能力分析更为全面 | 第15页 |
四、特斯拉相关资料整理更为全面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特斯拉外部环境分析 | 第16-35页 |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 | 第16-25页 |
一、政治环境 | 第16-21页 |
二、经济环境 | 第21-23页 |
三、社会环境 | 第23-24页 |
四、技术环境 | 第24-25页 |
第二节 行业环境分析 | 第25-30页 |
一、行业发展现况 | 第25-26页 |
二、行业竞争概况 | 第26-27页 |
三、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第27-30页 |
第三节 外部因素评价(EFE)矩阵 | 第30-34页 |
第四节 外部条件总体评价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特斯拉内部环境分析 | 第35-57页 |
第一节 企业资源分析 | 第35-39页 |
一、有形资源分析 | 第35-37页 |
二、无形资源分析 | 第37-39页 |
第二节 企业能力分析 | 第39-52页 |
一、技术能力 | 第39-43页 |
二、生产管理能力 | 第43-45页 |
三、营销能力 | 第45-47页 |
四、财务能力 | 第47-52页 |
第三节 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 | 第52-55页 |
第四节 内部环境总体评价 | 第55-57页 |
第四章 综合分析与战略选择 | 第57-72页 |
第一节 SWOT综合分析 | 第57-67页 |
一、机会 | 第57-59页 |
二、威胁 | 第59-61页 |
三、优势 | 第61-64页 |
四、劣势 | 第64-67页 |
第二节 特斯拉的企业愿景和战略目标 | 第67-68页 |
第三节 战略选择 | 第68-72页 |
一、公司层战略 | 第68-70页 |
二、业务单位战略 | 第70-71页 |
三、职能层战略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战略实施与保障措施 | 第72-78页 |
第一节 尽快突破产能瓶颈 | 第72页 |
第二节 改进充电技术与完善充电布局 | 第72-73页 |
第三节 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 | 第73-75页 |
第四节 采用因地制宜的营销策略 | 第75页 |
第五节 提升智能化、网联化技术 | 第75-76页 |
第六节 降低充电基础设施的建造和运营管理成本 | 第76-78页 |
第六章 对中国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启示 | 第78-81页 |
第一节 提升充电设施的覆盖率和充电服务质量 | 第78-79页 |
第二节 重视整车的外观设计 | 第79页 |
第三节 进一步提升续航能力 | 第79-80页 |
第四节 保证电池的充足供应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附录 | 第8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