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政府视域中的政府律师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三)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主要内容 | 第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二、政府律师制度的基础理论 | 第15-20页 |
(一)政府律师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15-18页 |
1.政府律师 | 第15-16页 |
2.公职律师 | 第16页 |
3.政府法律顾问 | 第16-17页 |
4.法律援助律师 | 第17-18页 |
(二)法治政府视域下的政府律师制度 | 第18-20页 |
1.法治政府的职责要求 | 第18-19页 |
2.政府律师的责任价值 | 第19-20页 |
三、政府律师制度的地方实践 | 第20-31页 |
(一)我国地方政府律师试点比较 | 第20-26页 |
1.厦门“内部置换”模式 | 第20-22页 |
2.广州“专门机构”模式 | 第22-23页 |
3.扬州“政府雇员”模式 | 第23-24页 |
4.几种典型试点的横向比较 | 第24-26页 |
(二)我国政府律师实践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26-31页 |
1.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 第26-27页 |
2.管理方式不尽科学 | 第27-28页 |
3.政府律师身份混同 | 第28-29页 |
4.正式制度亟待形成 | 第29-31页 |
四、境外政府律师制度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 第31-39页 |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律师制度考察 | 第31-32页 |
(二)境外典型政府律师制度比较 | 第32-36页 |
1.新加坡模式 | 第32-33页 |
2.美国模式 | 第33-35页 |
3.日本模式 | 第35-36页 |
(三)境外政府律师制度经验总结与借鉴 | 第36-39页 |
1.清晰的职业定位 | 第36-37页 |
2.较高的职业地位 | 第37页 |
3.完备的专业素养 | 第37-39页 |
五、法治政府视域下政府律师制度的完善 | 第39-44页 |
(一)我国政府律师制度适用模式的反思 | 第39-40页 |
(二)完善政府律师制度的相关立法 | 第40-41页 |
(三)明晰政府律师的身份定位 | 第41-43页 |
(四)确立政府律师的管理主体及模式 | 第43-44页 |
六、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