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我国网络监督的SWOT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7页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第8-9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3页
    (三)研究意义第13-14页
    (四)研究设计第14-15页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第15-17页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7-28页
    (一)相关概念第17-22页
        1.网络监督的内涵第17-19页
        2.网络监督的形式第19-21页
        3.SWOT分析方法的简介第21-22页
    (二)理论基础第22-28页
        1.网络民主的基础理论第22-24页
        2.参与式民主理论第24-28页
二、传统民主监督与网络监督的比较第28-35页
    (一)传统民主监督第28-32页
        1.信访监督制度第28-30页
        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第30-31页
        3.舆论监督制度第31-32页
    (二)网络监督与传统民主监督的联系与区别第32-35页
        1.网络监督与传统民主监督的联系第32-33页
        2.网络监督与传统民主监督的区别第33-35页
三、我国网络监督的SWOT分析第35-46页
    (一)我国网络监督的优势第35-38页
        1.监督主体的广泛性第35-36页
        2.监督方式的互动性第36-37页
        3.监督内容的开放性第37-38页
    (二)我国网络监督的劣势第38-41页
        1.数字鸿沟带来客观影响第38-39页
        2.网络虚假信息误导他人认知第39-40页
        3.网络暴力侵害他人权利第40-41页
    (三)我国网络监督面临的机遇第41-43页
        1.网民参政意识的提高第41-42页
        2.政府对网络问政的重视第42页
        3.网络治理的推广第42-43页
    (四)我国网络监督面临的挑战第43-46页
        1.网民自身素质良莠不齐第43-44页
        2.网络法律制度的薄弱第44页
        3.网络社会的伦理危机第44-46页
四、完善我国网络监督的对策第46-53页
    (一)从监督主体来看第46-49页
        1.提高监督主体的素质第46-47页
        2.逐步推行网络实名制第47-49页
    (二)从监督客体来看第49-50页
        1.加强政务信息公开第49-50页
        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第50页
    (三)从监督媒介来看第50-53页
        1.加强与传统民主监督相结合第50-51页
        2.重视网络媒体应用,规范网络舆论监督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后记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页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爱与陪伴”:社区老年志愿服务活动研究
下一篇:民事公益诉讼中的诉讼时效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