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4页 |
1.2.1 致密油藏裂缝特征分析 | 第13-15页 |
1.2.2 裂缝性致密油藏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15-17页 |
1.2.3 非均质调剖封堵区域 | 第17-18页 |
1.2.4 聚合物凝胶控水现状 | 第18-23页 |
1.2.5 裂缝性致密油藏深部控水制约瓶颈 | 第23-24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 第24-27页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二章 HPAM溶液在微裂缝中流动阻力变化规律 | 第27-45页 |
2.1实验 | 第27-30页 |
2.1.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27-28页 |
2.1.2 HPAM溶液在裂缝中流动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0-38页 |
2.2.1 HPAM溶液注入特性曲线 | 第30-32页 |
2.2.2 HPAM溶液分流特征分析 | 第32-34页 |
2.2.3 HPAM溶液粘度与渗透率匹配关系 | 第34-35页 |
2.2.4 HPAM溶液在裂缝与多孔介质中流动差异分析 | 第35-38页 |
2.3 粘弹性对HPAM溶液运移特征的影响 | 第38-44页 |
2.3.1 聚合物溶液粘弹性力学模型 | 第38-39页 |
2.3.2 HPAM溶液松弛曲线反演 | 第39-41页 |
2.3.3 HPAM分子动态剪切应力分析 | 第41-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HPAM/Ac3Cr在地层水中动态交联变化特征 | 第45-64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46-51页 |
3.1.1 试剂和仪器 | 第46-47页 |
3.1.2 Cr~(3+)在水中的结构 | 第47-48页 |
3.1.3 实验基本原理 | 第48-50页 |
3.1.4 HPAM/Cr~(3+)交联反应实验测试 | 第50-51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51-62页 |
3.2.1 HPAM/Cr~(3+)在不同阳离子浓度下的交联反应机理 | 第51-55页 |
3.2.2 不同阳离子对交联反应的影响规律 | 第55-57页 |
3.2.3 HPAM/Cr~(3+)交联反应过程 | 第57-59页 |
3.2.4 HPAM/Cr~(3+)交联反应动力学 | 第59-6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HPAM分子量、浓度对交联过程及运移的影响规律 | 第64-83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65-69页 |
4.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5-67页 |
4.1.2 不同HPAM/Cr~(3+)体系交联反应测试 | 第67页 |
4.1.3 不同HPAM/Cr~(3+)体系运移规律测试 | 第67-69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69-81页 |
4.2.1 相同质量浓度下分子量对交联过程的影响 | 第69-72页 |
4.2.2 相同初始粘度不同分子量下的交联反应过程 | 第72-75页 |
4.2.3 HPAM分子量对HPAM/Cr~(3+)体系色谱分离的影响 | 第75-79页 |
4.2.4 不同交联阶段HPAM/Cr~(3+)体系在微裂缝中流动阻力 | 第79-80页 |
4.2.5 不同浓度不同分子量聚合物凝胶稳定性能 | 第80-8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五章 颗粒架桥-HPAM/Cr~(3+)体系封堵大裂缝机制 | 第83-100页 |
5.1 颗粒/聚合物凝胶封堵大裂缝优缺点 | 第83-85页 |
5.2 颗粒架桥辅助聚合物凝胶封堵大裂缝可行性 | 第85-87页 |
5.2.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85-86页 |
5.2.2 颗粒+聚合物凝胶强度 | 第86-87页 |
5.2.3 颗粒+聚合物凝胶在大裂缝中封堵强度 | 第87页 |
5.3 大尺度垂向裂缝封堵 | 第87-98页 |
5.3.1 凝胶颗粒粒径优选 | 第88-89页 |
5.3.2 凝胶颗粒运移阻力数学模型 | 第89-91页 |
5.3.3 凝胶颗粒注入参数优化 | 第91-93页 |
5.3.4 凝胶颗粒在裂缝中前缘推进特征 | 第93-94页 |
5.3.5 颗粒+聚合物堵剂优化设计 | 第94-98页 |
5.4 大尺度水平裂缝封堵 | 第98-9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六章 凝胶持久流变动力学特征及其对裂缝封堵规律 | 第100-112页 |
6.1 聚合物凝胶流变特征及断裂模式 | 第100-101页 |
6.2 注入水突破凝胶模式 | 第101-105页 |
6.2.1 注水突破凝胶实验 | 第101-102页 |
6.2.2 裂缝性岩心封堵后水流变化 | 第102-105页 |
6.3 凝胶蠕变本构模型 | 第105-107页 |
6.4 凝胶蠕变损伤 | 第107-109页 |
6.5 凝胶蠕变断裂案例分析 | 第109-11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结论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作者简介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