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平战结合人防地下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8-10页 |
1.2 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1.3 我国人防建筑的产生和发展 | 第10-11页 |
1.4 国内外人防建筑在新时期的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1.5 研究主要内容与框架 | 第12-14页 |
2 城市人防工程开发利用的相关理论 | 第14-23页 |
2.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情况 | 第14-17页 |
2.1.1 城市空间的立体化、综合化发展 | 第14-15页 |
2.1.2 城市地下空间的类型 | 第15-16页 |
2.1.3 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趋势 | 第16-17页 |
2.2 平战结合地下空间发展分析 | 第17-23页 |
2.2.1 地下空间平战结合的历史进程 | 第17-20页 |
2.2.2 地下空间平战结合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 第20-23页 |
3 平战结合地下空间主要功能建筑类型分析 | 第23-35页 |
3.1 人防工程的分类和分级 | 第23-24页 |
3.1.1 按战时使用功能分类 | 第23页 |
3.1.2 按施工方法和所在环境条件分类 | 第23-24页 |
3.1.3 人防工程的分级 | 第24页 |
3.2 功能为人员掩蔽建筑的特点分析 | 第24-29页 |
3.3 功能为医疗救护建筑的特点分析 | 第29-32页 |
3.4 功能为指挥建筑的特点分析 | 第32-35页 |
4 城市平战结合地下空间细部研究 | 第35-44页 |
4.1 地下空间的平战转换 | 第35-36页 |
4.1.1 平战转换的内容和前提 | 第35页 |
4.1.2 使用功能的平战转换 | 第35-36页 |
4.1.3 出入口平战转换 | 第36页 |
4.2 地下空间的通风采光 | 第36-41页 |
4.2.1 辅助性自然通风采光的形式 | 第36-39页 |
4.2.2 通风采光洞口封堵的问题 | 第39-41页 |
4.3 口部建筑与环境的处理方式 | 第41-44页 |
5 城市平战结合人防的实践实例研究 | 第44-86页 |
5.1 居住区地下空间平战结合的实践研究 | 第44-54页 |
5.1.1 功能分区组成 | 第44-47页 |
5.1.2 防火防护设计 | 第47-51页 |
5.1.3 平战转换设计 | 第51-53页 |
5.1.4 居住区地下空间平战结合设计原则 | 第53-54页 |
5.2 商业综合体地下空间平战结合实践研究 | 第54-68页 |
5.2.1 功能分区组成 | 第54-58页 |
5.2.2 防火防护设计 | 第58-64页 |
5.2.3 平战转换设计 | 第64-68页 |
5.2.4 商业综合体平战结合人防布置特点 | 第68页 |
5.3 城市地下街平战结合实例研究 | 第68-86页 |
5.3.1 功能组成及流线设计 | 第68-75页 |
5.3.2 防火防护设计 | 第75-80页 |
5.3.3 平战转换设计 | 第80-81页 |
5.3.4 平战结合城市地下街人性化设计 | 第81-83页 |
5.3.5 平战结合城市地下街设计的重点问题 | 第83-86页 |
结论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