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3页 |
1.1 燃料电池概述 | 第14-18页 |
1.1.1 燃料电池的发展历史 | 第14-15页 |
1.1.2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15-16页 |
1.1.3 燃料电池的分类 | 第16-18页 |
1.2 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 | 第18-22页 |
1.2.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第18-19页 |
1.2.2 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第19-21页 |
1.2.3 双极膜燃料电池 | 第21-22页 |
1.3 双极膜概述 | 第22-31页 |
1.3.1 双极膜基本性质 | 第23-24页 |
1.3.2 双极膜的制备方法 | 第24-27页 |
1.3.3 燃料电池用双极膜的基本特点 | 第27-28页 |
1.3.4 双极膜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 | 第28-31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3-44页 |
2.1 实验膜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33-36页 |
2.1.1 膜材料 | 第33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33-35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35-36页 |
2.2 双极膜的制备 | 第36-37页 |
2.2.1 咪唑盐型阳离子共聚物的制备 | 第36页 |
2.2.2 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 第36-37页 |
2.2.3 双极膜阳离子交换层的制备 | 第37页 |
2.2.4 双极膜的制备 | 第37页 |
2.2.5 双极膜的转型 | 第37页 |
2.3 膜的性能表征 | 第37-41页 |
2.3.1 元素分析 | 第37-38页 |
2.3.2 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8页 |
2.3.3 拉伸强度测试 | 第38页 |
2.3.4 热重分析 | 第38页 |
2.3.5 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 | 第38-39页 |
2.3.6 含水率和溶胀率的测定 | 第39页 |
2.3.7 离子交换容量的测定 | 第39-40页 |
2.3.8 离子电导率的测定 | 第40-41页 |
2.4 膜电极及单电池系统 | 第41-44页 |
2.4.1 膜电极的制备 | 第41-42页 |
2.4.2 单电池系统的组装及测试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咪唑盐共聚物的合成和双极膜阳离子交换层的制备 | 第44-53页 |
3.1 基底膜的选择 | 第44-45页 |
3.2 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 | 第45-46页 |
3.2.1 阳离子交换树脂 | 第45页 |
3.2.2 阴离子交换树脂 | 第45-46页 |
3.3 咪唑盐型阳离子共聚物 | 第46-49页 |
3.3.1 咪唑盐型阳离子共聚物的合成路线 | 第46-47页 |
3.3.2 咪唑盐阳离子共聚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7-48页 |
3.3.3 阴离子交换膜的性能表征 | 第48-49页 |
3.4 双极膜阳离子交换层 | 第49-52页 |
3.4.1 双极膜阳离子交换层的制备 | 第49-50页 |
3.4.2 双极膜阳离子交换层的基本性能 | 第50-51页 |
3.4.3 双极膜阳离子交换层的离子电导率 | 第51-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双极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53-68页 |
4.1 双极膜的制备 | 第53页 |
4.2 双极膜基本物化性质 | 第53-63页 |
4.2.1 全反射红外光谱 | 第53-55页 |
4.2.2 双极膜微观形貌和元素分布 | 第55-57页 |
4.2.3 热重分析 | 第57-58页 |
4.2.4 含水率 | 第58-60页 |
4.2.5 离子电导率 | 第60-63页 |
4.3 双极膜电池性能 | 第63-66页 |
4.3.1 膜电极的制备 | 第63-65页 |
4.3.2 H_2/O_2单电池测试 | 第65-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