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善林金融“崩塌”带来的监管启示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一、绪论第10-15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页
        1.研究背景第10页
        2.研究意义第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P2P平台的定义研究第10-11页
        2.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分析第11页
        3.P2P网络借贷的监管第11-12页
    (三)P2P网络借贷相关理论第12-13页
        1.风险管理理论第12页
        2.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2-13页
    (四)文章结构及研究方法第13-14页
        1.文章结构第13页
        2.研究方法第13-14页
    (五)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4-15页
        1.本文的创新点第14页
        2.本文不足之处第14-15页
二、善林金融概况第15-21页
    (一)善林金融发展历程第15-17页
        1.善林金融起步期(2013.12-2014.09)第15页
        2.快速发展期(2014.10-2017.10)第15-16页
        3.问题暴露及调查处理期(2017.10至今)第16-17页
    (二)周伯云的商业“帝国”第17-18页
    (三)善林金融经营模式第18-21页
        1.线下经营模式第18-20页
        2.线上经营模式第20-21页
三、善林金融快速发展原因分析第21-27页
    (一)宏观层面第21-24页
        1.互联网的快速进步提供技术保障第21-22页
        2.居民对理财需求增加保障资金供给市场第22页
        3.小微企业的发展保障资金需求市场第22-23页
        4.国家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第23-24页
    (二)微观层面第24-27页
        1.高曝光率营造噱头,骗取公众信任第24-25页
        2.强调风控,突出自己平台安全第25页
        3.大量开设线下门店,营造火爆场面第25页
        4.高息承诺,诱导公众投资第25-27页
四、善林金融“崩塌”暴露的监管问题第27-33页
    (一)我国P2P行业监管现状第27-28页
    (二)善林金融暴露出的监管问题第28-33页
        1.缺少对关联担保的监管政策第28-29页
        2.缺少对从业人员的监管政策第29页
        3.对产品真实性及自融现象的监管不到位第29-30页
        4.对信息披露监管不到位第30-31页
        5.监管缺乏主动性第31页
        6.监管深度有所欠缺第31-33页
五、从善林金融案例得到的监管启示第33-37页
    (一)进一步完善行业监管政策第33-34页
        1.完善对关联担保的监管政策第33页
        2.完善对从业人员的监管政策第33-34页
    (二)完善监管政策落地机制第34-35页
        1.深入对产品真实性及自融现象监管第34页
        2.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第34-35页
        3.增强监管主动性第35页
    (三)其他启示第35-37页
        1.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第35-36页
        2.运用新技术进行监管创新第36-37页
六、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后记第41-4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北省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研究--以东方新能源债转股为例
下一篇:基于哈佛框架的轻资产企业财务分析--以百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