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缩写符号表 | 第8-12页 |
| 1 绪论 | 第12-33页 |
| 1.1 我国垃圾处理方式与处理现状 | 第12-20页 |
| 1.1.1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组分组成和处理现状 | 第13-16页 |
| 1.1.2 燃烧过程中主要污染物和NO_x的危害 | 第16-17页 |
| 1.1.3 NO_x在垃圾处置过程中的主要来源及生成原因 | 第17-20页 |
| 1.2 国内外垃圾处理过程中NO_x处理方法 | 第20-22页 |
| 1.2.1 燃烧过程中控制技术 | 第20-21页 |
| 1.2.2 烟气脱硝技术 | 第21-22页 |
| 1.3 热处理过程中不同反应条件对NO_x及前驱物的影响 | 第22-30页 |
| 1.3.1 生活垃圾氮元素存在形式及组分对NO_x的影响 | 第22-26页 |
| 1.3.2 气氛的影响 | 第26-27页 |
| 1.3.3 混合燃烧的氮析出规律 | 第27-30页 |
| 1.3.4 温度、升温速率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 第30页 |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30-33页 |
| 1.4.1 研究目的 | 第30-31页 |
| 1.4.2 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 2 试验装置及方法 | 第33-39页 |
| 2.1 试验样品 | 第33-34页 |
| 2.1.1 垃圾组分样品及来源 | 第33页 |
| 2.1.2 实验样品预处理方式和元素工业分析 | 第33-34页 |
| 2.2 试验系统和方法 | 第34-36页 |
| 2.2.1 热重-红外联用系统 | 第34-35页 |
| 2.2.2 管式炉-化学吸收系统 | 第35-36页 |
| 2.3 含氮物质分析和表征方法 | 第36-39页 |
| 2.3.1 TG-FTIR | 第36页 |
| 2.3.2 管式炉-化学吸收法 | 第36-38页 |
| 2.3.3 管式炉-MRU烟气分析仪 | 第38页 |
|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38-39页 |
| 3 不同气氛对NO_x的生成的影响 | 第39-52页 |
| 3.1 实验方案 | 第39页 |
| 3.2 O_2气氛下NO_x的释放规律 | 第39-42页 |
| 3.3 CO_2气氛下NO_x的释放规律 | 第42-47页 |
| 3.4 H_2O气氛下NO_x的释放规律 | 第47-50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4 木质素对氮析出的影响规律 | 第52-66页 |
| 4.1 实验方案 | 第52页 |
| 4.2 热解条件下下木质素对NO_x及其前驱物释放的影响 | 第52-61页 |
| 4.2.1 慢速热解失重特性 | 第52-55页 |
| 4.2.2 慢速热解条件下 NH_3、HCN 和 HNCO 释放特性 | 第55-58页 |
| 4.2.3 快速热解失重特性 | 第58-59页 |
| 4.2.4 快速热解条件下NH_3和HCN释放特性 | 第59-61页 |
| 4.3 燃烧条件下木质素对NO_x及其前驱物的释放结果 | 第61-65页 |
| 4.3.1 失重特性 | 第61-62页 |
| 4.3.2 慢速燃烧条件下 NH_3、HCN 和 HNCO 释放特性 | 第62-63页 |
| 4.3.3 快速燃烧条件下NO_x及前驱物的释放规律 | 第63-6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5 不同温度条件下热解氮转化规律 | 第66-73页 |
| 5.1 实验方案 | 第66页 |
| 5.2 热解条件下温度对NH_3、HCN生成量的影响 | 第66-68页 |
| 5.3 不同温度下豆粉半焦XPS分析结果 | 第68-71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3-76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 6.2 创新点 | 第74-75页 |
| 6.3 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
| 作者简介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