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刘大櫆诗歌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绪论第11-19页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价值第11-12页
    二、刘大櫆文学创作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12-19页
第一章 刘大櫆的生平与著述第19-33页
    第一节 刘大櫆的生平第19-30页
        一、乡居岁月第19-22页
        二、京师之行第22-24页
        三、鸿博之试第24-27页
        四、入幕生涯第27-29页
        五、晚年艰困第29-30页
    第二节 刘大櫆的著述第30-33页
第二章 刘大櫆文学思想的渊源及诗歌主张第33-44页
    第一节 刘大櫆文学思想的渊源第33-37页
        一、程朱理学的影响第33-35页
        二、方苞的影响第35-37页
    第二节 刘大櫆的诗歌主张第37-44页
        一、以气论诗第38-39页
        二、穷而工诗第39-41页
        三、言志与抒情第41-42页
        四、诗品与人品第42-44页
第三章 刘大櫆诗歌的题材内容第44-60页
    第一节 纪游诗第44-49页
    第二节 抒怀诗第49-53页
    第三节 怀人诗第53-55页
    第四节 送别诗第55-57页
    第五节 题画诗第57-60页
第四章 刘大櫆诗歌的艺术特色第60-72页
    第一节 善用白描意象悲凉第60-63页
    第二节 诗风多样豪迈为主第63-65页
    第三节 语言通俗感情真挚第65-69页
    第四节 诸体兼备尤擅古体第69-72页
第五章 刘大櫆与桐城诗派第72-85页
    第一节 桐城诗派的产生背景第72-74页
    第二节 桐城诗派的发展历程第74-82页
        一、萌芽期第75-79页
        二、初创期第79-80页
        三、繁荣期第80-81页
        四、余绪期第81-82页
    第三节 刘大櫆对桐城诗派的影响第82-85页
结语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后记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转型后格非小说的孤独之境
下一篇:查为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