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9-10页 |
| ABSTRACT | 第10页 |
| 绪论 | 第11-20页 |
|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1-14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二)选题意义 | 第11-14页 |
| 1、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 2、实践意义 | 第12-14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三)简要述评 | 第17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一)文献法 | 第17-18页 |
| (二)案例法 | 第18页 |
| (三)比较法 | 第18页 |
|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8-19页 |
| (一)研究的重点 | 第18页 |
| (二)研究的难点 | 第18页 |
| (三)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 五、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第19-20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19页 |
| (二)论文框架 | 第19-20页 |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 一、相关概念 | 第20-24页 |
| (一)政府引导产业基金 | 第20页 |
| (二)政府引导产业基金的主要特点 | 第20-21页 |
| (三)政府引导产业基金运作模式类型 | 第21-23页 |
| (四)政府引导产业基金运作重要意义 | 第23-24页 |
| 二、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 (一)公共财政理论 | 第24-25页 |
| (二)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页 |
| (三)新凯恩斯理论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南昌市政府引导产业基金的发展现状及运行成效 | 第26-38页 |
| 一、南昌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 第26-28页 |
| (一)行政概况 | 第26-27页 |
| (二)经济概况 | 第27-28页 |
| 二、南昌市政府引导产业基金设立的背景 | 第28-31页 |
| (一)经济背景 | 第28-30页 |
| (二)政策背景 | 第30-31页 |
| 三、南昌市政府引导产业基金现状分析 | 第31-38页 |
| (一)基金概况 | 第31-33页 |
| (二)成立流程 | 第33-34页 |
| (三)基金的运作方式 | 第34页 |
| (四)基金的风险控制 | 第34-35页 |
| (五)基金的运行成效 | 第35-38页 |
| 第三章 南昌市政府引导产业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43页 |
| 一、基金筹建设立周期较长 | 第38页 |
| 二、基金参与主体统一合伙协议难度大 | 第38-39页 |
| 三、项目选择的标准不同影响项目投放 | 第39-40页 |
| 四、差额补足担保效益下降 | 第40页 |
| 五、引导基金市场化相对不足 | 第40-41页 |
| 六、引导基金的退出渠道不畅通 | 第41页 |
| 七、人力资源保障措施不到位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国内外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发展经验及启示 | 第43-48页 |
| 一、国外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运作发展模式 | 第43-44页 |
| (一)以色列模式 | 第43页 |
| (二)美国模式 | 第43-44页 |
| (三)英国模式 | 第44页 |
| 二、国内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运作发展模式 | 第44-46页 |
| (一)深圳模式 | 第44-45页 |
| (二)上海模式 | 第45页 |
| (三)苏州模式 | 第45-46页 |
| 三、国内外经验比较分析及启示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政府引导产业基金发展的优化措施 | 第48-54页 |
| 一、创新运作管理方式提升基金市场化转型 | 第48-49页 |
| 二、采用分期发行模式实现项目落地 | 第49-50页 |
| 三、优化决策机制提高基金投资效率 | 第50-51页 |
| 四、通过合同条款优化强化连带担保的效益 | 第51-52页 |
| 五、提升基金市场化运作能力 | 第52页 |
| 六、建立多层次退出平台 | 第52-53页 |
| 七、实施人才战略引进高端金融人才 | 第53-54页 |
| 结语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