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1.1 微藻生物燃料的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微藻制生物航油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生物油脂转化机理的量子化学计算 | 第14-15页 |
1.2.2 生物油脂脱氧断键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微藻油脂的提取转化制烃类燃料 | 第16-18页 |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8-19页 |
2 实验设备与方法 | 第19-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2.2 实验设备 | 第19-24页 |
2.2.1 连续流亚临界水提油装置 | 第19-21页 |
2.2.2 固定床加氢反应装置 | 第21-22页 |
2.2.3 其他仪器设备 | 第22-24页 |
2.3 催化剂制备及表征 | 第24-27页 |
2.3.1 沸石咪唑金属骨架催化剂制备 | 第24页 |
2.3.2 镍基介孔分子筛催化剂制备 | 第24页 |
2.3.3 催化剂的微观理化表征 | 第24-27页 |
2.4 微藻水热提油及脱氧断键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2.5 微藻油脂分析检测方法 | 第28-29页 |
2.6 量子化学计算藻油脱氧断键制航油 | 第29-30页 |
2.7 数据分析与计算方法 | 第30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微藻油脂典型成分脱氧断键反应的量子化学计算 | 第31-40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微藻油脂典型成分十六脂肪酸的催化反应实验结果 | 第31-34页 |
3.2.1 十六脂肪酸脱氧断键的产物选择性 | 第31-33页 |
3.2.2 十六脂肪酸制航油的产物碳数分布 | 第33-34页 |
3.3 十六脂肪酸脱氧断键的量子化学计算 | 第34-39页 |
3.3.1 十六脂肪酸脱氧断键的化学键分析 | 第34-37页 |
3.3.3 十六脂肪酸脱氧断键的能垒分析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沸石咪唑金属骨架催化微藻油脂制生物航油 | 第40-52页 |
4.1 引言 | 第40-41页 |
4.2 沸石咪唑金属骨架镍基催化剂的微观表征 | 第41-46页 |
4.2.1 沸石咪唑金属骨架的X射线晶相分析 | 第41-43页 |
4.2.2 能谱元素分析 | 第43-44页 |
4.2.3 孔隙结构分析 | 第44-45页 |
4.2.4 表面形态分析 | 第45-46页 |
4.3 微藻生物质经镍基沸石咪唑催化剂水热转化制航油 | 第46-48页 |
4.3.1 反应温度对湿藻生物质转化制航油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2 反应时间对湿藻生物质转化制航油的影响 | 第47页 |
4.3.3 反应压力对对湿藻生物质转化制航油的影响 | 第47-48页 |
4.4 水热提取微藻油脂经镍基沸石咪唑催化剂转化制航油 | 第48-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5 镍基介孔Y分子筛催化藻油制生物航油 | 第52-59页 |
5.0 引言 | 第52页 |
5.1 镍基介孔Y分子筛催化剂的微观表征 | 第52-54页 |
5.1.1 分子筛的表面形态分析 | 第52-53页 |
5.1.2 分子筛的孔隙结构分析 | 第53-54页 |
5.2 微藻水热提取油脂经镍基介孔Y催化剂转化制航油 | 第54-56页 |
5.3 微藻水热油脂与藻粉直接脱氧断键制航油对比 | 第56-58页 |
5.3.1 航油产物的选择性对比 | 第56-57页 |
5.3.2 航油产物的元素分析对比 | 第57-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9-62页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6.2 创新点 | 第60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作者简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