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脑血管疾病论文

脑小血管病相关抑郁障碍的脑连接组学研究

博士生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第5-8页
中文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1. 引言第10-23页
    1.1 脑小血管病相关抑郁障碍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 脑连接组学概述第11-16页
        1.2.1 脑连接组学中一些基本概念第12-15页
        1.2.2 “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的特性第15-16页
    1.3 基于MRI数据的脑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第16-21页
        1.3.1 基于弥散MRI数据的结构网络第17-18页
        1.3.2 基于BOLD数据的功能网络第18-21页
    1.4 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第21-22页
    1.5 SVD相关抑郁障碍脑连接组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2-23页
2. 基于DTI数据的脑结构网络连接组学研究第23-39页
    2.1 方法第23-29页
        2.1.1 受试者第23-24页
        2.1.2 影像数据采集第24页
        2.1.3 影像数据处理第24-25页
        2.1.4 WMHs和腔隙性脑梗塞的评估第25页
        2.1.5 脑结构网络的构建第25-27页
        2.1.6 脑网络连接组学分析第27页
        2.1.7 数据统计第27-29页
    2.2 结果第29-34页
        2.2.1 一般特征的组间比较第29页
        2.2.2 全局网络属性的分析第29-30页
        2.2.3 基于脑结构网络节点的分析第30-32页
        2.2.4 基于脑结构网络边的NBS分析第32-34页
        2.2.5 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第34页
    2.3 讨论第34-38页
    2.4 结论第38-39页
3. 基于BOLD数据的脑功能网络连接组学研究第39-56页
    3.1 方法第39-43页
        3.1.1 受试者第39页
        3.1.2 影像数据采集第39-40页
        3.1.3 影像数据处理第40页
        3.1.4 WMHs和腔隙性脑梗塞的计算评估第40-41页
        3.1.5 基于BOLD数据的脑功能网络的构建第41页
        3.1.6 脑网络连接组学分析第41-42页
        3.1.7 数据统计分析第42-43页
    3.2 结果第43-50页
        3.2.1 一般特征的组间比较第43页
        3.2.2 全局网络属性的分析第43-44页
        3.2.3 基于脑功能网络节点的分析第44-47页
        3.2.4 基于脑功能网络边的分析第47-49页
        3.2.5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第49-50页
    3.3 讨论第50-55页
    3.4 结论第55-56页
4. 全文总结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综述第64-73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附录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定量磁敏感图评价原发性高血压脑微出血灶的临床应用研究
下一篇:Kv1.3通道阻断剂ImKTx88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的作用和机制研究